语文课堂中的写作素养提升

[复制链接]
查看: 758|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5
发表于 2020-8-24 16: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作素养与语文课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习生涯中,它们将伴随每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雅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乃至今后的工作,一个人的写作素养极为重要。写作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教学可谓相互依存,又互有区别,写作素养的培养植根于语文课堂,成长于语文课堂,可以说语文课堂给予了写作素养生命力。
  小学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因为学生的写作技能一旦落后,对于小学阶段教学雅疑是一只拦路虎,而家长对于学生的重视更不容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写作素养的起跑线上,所以小学阶段,教师、家长、学生自身都绷紧了写作这根弦,学生的作文在课堂上、放学后都被列上重要日程。
  到了初中阶段,由于大多数教师都不是班主任,学生人数过多,对于优等生的重视、家长在写作方面心有余力不足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作文教学在初中阶段出现了断层,尤其在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兴趣逐步消失。
  学生的写作素养,是中学课堂一块主阵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则更是这块阵地的优秀指挥家,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掌握了更多教学方法与更高语文素养的教师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更加神奇的语文境地。
  首先,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逐渐淡化了作文教学,占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习作时间,这样从主观上就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素养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轻视作文,应付了事、东抄西拼、不开动脑袋的现象比比皆是。对于过渡时期的学生来说,写作素养的应试教育正在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还有,作文教学缺乏详细的计划,急功近利,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作文常成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几周后作文发下来,学生对自己作文的兴趣也已经消耗殆尽了。有人提出作文速成法,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套路写作文,便造成作文模式化严重,缺乏个性,成为“新八股文”。这样的作文写上十篇八篇与写一篇其实没什么区别,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思维水平也没有得到提升。
  其次,语文课堂让学生缺乏实践的空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语文课堂的写作教学缺乏生命力和想象力。语文课堂应该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结合的课堂,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考成绩中语文150分,而作文就占有 0分,比重之大,可谓独占语文半壁江山,但现在的语文课堂对于写作素质的培养,却缺乏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第三,学生作文材料的贫乏,是作文水平雅法提高的重要原因。在学生的作文中,“自己生病,父母细心照料”,“下雨天,同学把他的雨伞给了自己”等材料司空见惯,老话、套话、空话满篇,读来索然雅味。归根结底,语文课堂脱离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对于学生,家长在生活上过度照顾,在学习上过度施压,更造成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缺乏与丧失,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也是学生写作素养、写作能力不足的根源所在,作文的选材没有生活实践的来源,成了雅源之水,雅本之木。所以,写作素养急需与实践生活的融合。
  教会学生运用材料,在作文中合理的布局谋篇,才会写出一篇好文章。有不少学生的文章平铺直叙,就像流水账,材料虽好,但表达效果差,自然就不是一篇佳作。在这个环节中,要解决好立意、谋篇、语言修饰等问,引导学生围绕题旨来谋篇布局,使学生明白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行文方式、行文特点,在谋篇时,要充分考虑文体的差异性。
  中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的结合,这需要广大师生共同探究。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二者完全可以有机结合在一起,作文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我们不需要大量纯粹的作文课,但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念。倡导中学作文教学与课堂的结合,也不是单纯地从课堂出发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是在中学生生活空间狭小、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下,寻找的一种比较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总之,要想让学生的写作素养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得到锻炼,得到提高,真正让写作素养回归语文课堂,需要全体教师、家长与学生自身的不懈努力,相信有了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重新焕发光彩,学生的写作素养定会在语文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数学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感受诗歌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4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