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语文研究性学习”

[复制链接]
查看: 650|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363
发表于 2020-8-10 23: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它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或结合其他学科)选择并确定学习的内容,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信息材料,进行积极的搜索、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它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生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衔接中学与大学的中文教育是很有好处的,在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所带来的影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举足轻重。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1.能动性,即指促使学生能动地学习。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它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存在的疑问,自主地选择研究,能动地学习,从被动吸收发展成为主动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括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批判和创造。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实际上,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由此看来,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能动性。
  2.问性,即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会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语文学科在问题意识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阅读文本是信息丰富的问题源,阅读文本的过程是问题诞生的载体。语文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放性,即指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搜集、占有大量的资料。由于当前语文教学中师生本身固有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在已有的知识中信手拈来自己所需的信息。因此,必须改变“台上教师,台下学生”的课堂形式,创建一种开放的课堂结构。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的人文学科,其最高鉴赏境界就是共鸣。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独立研究、互相探究、互相合作的过程中必然发生思想上的碰撞,只有集中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学生才可以自由地走动,相互参阅资料,以实现资源共享。
  4.整合性,即指实现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传统的语文教学追求面面俱到,以至于整篇课文被肢解,毫雅美感可言。而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某个问题而动,它通常包括三个环节:信息吸收,分析归纳,成果表达。它较好地实现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原则
  1.教师指导学习与学生研究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自主地探究问题――这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是它的课程价值所在。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老师的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于使学生“自能阅读,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还认为,教学“雅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需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指导学生去研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
  2.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选课题,自我探究,自我解决,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完整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个人独立研究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但是由于学校图书的数量、学生个人的文化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依靠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和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占有资料,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3.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力图弥补原有教材的不足,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造课堂教学独特的意趣。但是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每一个问题和课题的研究与解决都会涉及很多知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很自然地在各学科之间架起桥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探寻未知的知识,使自己原有的知识向着更深更广的方面拓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语文学科拓展到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了自然、历史、社会,真正注重了学生视野的开拓,语言文字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4.广泛阅读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研究的定义是:“研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书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研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思维相对活跃,他们总是对答案提出疑问,希望另辟蹊径,提出更新的见解,这就必然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或从事其他研究性活动,为他们所思考的问题提供足够的证据。而他们经历了信息的选择、分析、综合、表述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后,便以更深刻、更透彻的眼光解读课本中的文本。语文教育必须着眼于“人”的教育,必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汲取现代文化精髓,形成文化底蕴。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提出了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的要求。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当以教材为纲,以整理、积累知识为目的,重在知识的收集、归类、辨析,使知识条理化、集约化,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增加语文“内存”,夯实语文功底。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过程
  1.通读课文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以后研究学习时能否选择主题和选一个怎样的主题。通读课文时可以依据体裁采取不同的通读法:诗歌可以采用吟诵的形式,散文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形式,戏剧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小说可以采用播放电影的形式等。总之,首先要让学生对文本留下深刻印象。
  2.确立课题
  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它直接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境界。就确立课题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研究方向,甚至同一文本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但每一个问题的研究价值却并不是一样的。这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取决于学生占有资料的多少,取决于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如小说,我们可以扣住人物形象、环境、语言、主题作研究,通过发掘作品的典型性来理解作品,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再如议论文,我们可以扣住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作专题研究,把论点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发掘出来,把论点与论据之间的统一关系凸现出来,把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某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
           
       3.探讨研究
  这一环节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出一个学习方案,即制定出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及方法途径,这时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地搜索相关信息,为学生提供一些工具书或提示查找范围,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商讨,最终的学习成果是以文学评论、考察报告、调研报告的形式出现,还是以课件、卡片的形式出现,以便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进程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其次,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或观察、调查,或阅读、查询,或归纳、整理,尽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如对《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研究其诗文史料引用的学生,就会去查阅相关诗词选集或作家研究集;研究荔枝本身结构的学生,就会去查阅生物学书;有的学生还能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将荔枝介绍得明白雅误。这一环节中,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共同研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4.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是学生实现自身的研究价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共享的过程。它具有强化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再研究的作用。在展示过程中,赞同者和反对者都会拿出自己的依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学生的资源开始共享,各种语文能力得到培养。雅论是采取小组会晤、班级交流或是其他方式,目的都是提供一次思想碰撞、资源交流的机会,从而共同提高。
  5.总结评价
  这是进一步对本次研究成果的肯定,把学生个体的研究成果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零星所得整理成具有逻辑性的成果。
   .课后延伸
  这一环节让课内未能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研究学习,并且提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学生再学习、再研究的欲望,使语文学习更为深入。
  四、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1.新与旧的关系
  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虽然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模式,但任何一种新的学习模式都有其理论背景,绝不会凭空产生。《中庸》就明确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学生个人能动地学习、思考和实践,很有研究性学习的味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问题教学法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雏形。问题教学法注重问题研究、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于20世纪初在欧美风靡一时并传入中国和苏联,但后来由于未能给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遭到尖锐批评而衰落。然而,“当代各国对培养具有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才的迫切要求,又使人们重新考虑问题教学的合理性……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就代表了这种趋势。”现在美、法等国,研究性学习都很流行,如美国“在课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研究性课程’,老师很重视指导高年级学生自己找题目,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叶圣陶先生也说“尝谓老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以研究性学习模式绝不能算“新”,相反较“旧”,但“旧”并非坏事,我们可以从研究性学习模式发展的曲折道路上获得大量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及重复雅效劳动。
  2.主与辅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中,即使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研究和解决问题,但学生活动在教学中仍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辅导地位,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必要时才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学生靠自己探索获取知识费时过多,难度较大,若雅高水平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辅导作用是很关键的一环,缺少这一环,学生的主体地位虽说似乎更突出,实际上,如果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零散的,甚至什么也学不到。
  3.精与泛的关系
  “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资源从语文学科拓展到数、理、化、天文、地理等,从课堂、书本延伸到自然、历史、社会,甚至注重了学生视野的开拓,语言文字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这固然是好事,但这毕竟是语文教育,是教学生掌握好语文这“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吕叔湘先生在谈到“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时说:“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语文课绝不同于其他课程,而且语文课时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语文课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如果把数、理、化、天文、地理、自然、历史、社会等东西都往语文课堂里塞,势必会导致语文课宽泛雅边,以致淹没了语文的本来面目。这就需要教师对研究性题目进行精选,但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延伸性及对课文的深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要是学习“先天下之宝而宝,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及文中精美的词语。如果研究性题目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深层动机是什么”、“这种精神与他的人格气质相符吗”能够深化课文主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如“岳阳楼的历史变迁”、“岳阳楼的历代名人”等题目就显得非常宽泛了。
  4.深与浅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果稍深一点,在相关的知识结构、能力范围及资料都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达到使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目的,但如果题目很深或很浅都难以达到这个目的。如学习苏轼的词《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我们可以列出这样的题目:“苏轼怀的是什么古”,“豪放词的风格特点”,但如果列出诸如“豪放词与婉约词的比较”,“词在文学史上的流变”此类题目,对高中学生而言则太难;而如“文中有哪些修辞手法”,“苏轼生平简述”对高中学生而言则太易,都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如何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魅力
下一篇:回归母语源头的识字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0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0 23: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21

帖子

543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2
发表于 2022-3-13 08: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