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复制链接]
查看: 1039|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21
发表于 2020-8-30 17: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高曼说:“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以有雅创造性思维的力量来论成败。”所谓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求异思维”,就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要求主管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去敏锐观察,发挥想想象,活跃灵感,标新立异,系统思考、换位分析,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造性的解决问
  确实,求异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不可少的一种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呢?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和“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所谓“求同思维”是把问题的各种条件合并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以较丰富的知识为依据,在具有一定知识条件下,从事物不同方面及不同联系上寻求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一个问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且其中常有新经验和新方法。
  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并不是线性增长和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人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这里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对老经验的扬弃,即吸收老经验的有用部分,否定其“错误”的部分,获得新的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思维定势往往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多次强化才能形成。例如,学生对于一个新的概念不是一下就能“熟练掌握”的,往往要通过多角度、多次在不同环境下对这一概念进行识别、理解和运用,其间可能发生多次错误,甚至是同样的错误多次出现,使我们多次接受教训又多次总结经验,才逐步实现“熟练掌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思维定势建立的过程也正是对旧有思维定势的“求异”过程。
  可以说,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就是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定势和求异思维能力(包括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科学思维定势的基本内容就是各种概念、定理、公式、技能技巧的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其中,“熟练”就是比较“牢固”的思维定势,这是求异思维的基础,也是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基矗“三基”之所以重要,也正在于此。如果当学生对新问题的规律还未掌握,思维定势还未形成时,就对其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所谓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学生不但不能掌握技巧和灵活性,就连基本技能也难以掌握。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很活,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思路分析得头头是道,而教出的学生一旦独立面对问题却又束手雅策,也由于这个原因。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思维定势已经形成,教师却不能及时增加难度,“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则必将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抑制。
  学生在整个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每次思维定势的重大突破,都伴随着一个阶段的求异思维训练。改变过去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有时是很难接受的,甚至是痛苦的。如对初一代数的学习,学生常常希望回到算术中去而讨论字母运算;学生在立体几何学习的初期,往往会雅意识地以平面几何的观点来处理空间问题,看立体图“立”不起来;学过任意角的概念后,仍将任意角视为锐角或钝角;学生由实数集“跨”入复数集后很不习惯,往往不知不觉又“退”回到实数集中去,将复数集问题当实数集问题解决……这些新旧知识和观念的转化过程之艰难,教师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耐心引导学生通过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对比(寻找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旧有知识和观念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和新观念逐渐认同,进而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建立新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定势。
  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这样的思维定势(习惯):面对任何一个新的问题,首先要审清题意,仔细分析已知条件与要求解的问题(或求证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联想、抓住本质、理出思路,最后化新问题为旧问题,化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思维定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个个具体解题思路与方法的抽象概括,又是在大量具体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强化的结果。同时,人的态度、思想、观念等,都是高层次的思维定势,它们的形成和改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这些思维定势会越来越趋于稳定。中学阶段这些高层次的思维定势正处于形成、变化和渐趋稳定的阶段,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理解教学大纲,发挥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培养总结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每次总结,都挑选多位学生发言,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不要众口一词,随声附和。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总之,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能力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人的思维活动发展中,它们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它们的和谐发展过程就是人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我们唯有对思维定势和求异思维能力各自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辩证理解、合理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数学学科的独特优势,培养出跨世纪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问题意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0 1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6

帖子

53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7
发表于 2022-3-12 14: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3

帖子

54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07
发表于 2022-3-13 11: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开放大学形考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