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是(? ?)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答案:
12.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所采用的课程目标是(?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
13.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A. 单元主题活动方案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B. 集体教学活动方案
C. 学期计划
D. 幼儿园精神环境
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14.关注教育过程、强调幼儿个人的生长,是哪种目标的特征?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
15.“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不关注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是下列哪种课程定义的特点?
A. 课程即学习的科目
B.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C. 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D. 课程即教学计划
答案:
16.下列哪种目标尤其强调个性化和幼儿创造性?(?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17.我国幼儿园的单元主题活动属于哪一种课程?
A. 学科课程
B. 分科课程
C. 综合课程
D. 隐性课程
答案:
18.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而成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答案:
19.下列哪一项是课程目标?
A.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C. 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D.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答案:
20.“娃娃家”游戏属于哪种课程形态?
A. 学科课程
B. 经验课程
C. 分科课程
D. 国家课程
答案:
21.关注幼儿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是哪种目标的特征?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
22.“将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经验’和‘学生’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与教师、材料等相互作用获得的经验,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也是教师从关注‘教什么’到‘为何教’和‘怎样教’的转变”指的是哪种课程定义?
A. ?课程即学习的科目
B.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C. 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D. 课程即教学计划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答案:
23.以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开发和实施课程应采用哪种课程目标?(? ?)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
24.( )是幼儿园运行的“指南针”,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A. 教科书
B. 课程目标
C. 学期计划
D. 主题活动
答案:
25.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命题构成下列哪种课程目标取向的来源?
A. 普遍性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生成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答案:
26.经验课程的局限有
A. 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
B. 容易导致“活动主义”
C. 忽视儿童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D. 忽视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答案:
27.下列哪些属于艺术领域的幼儿园课程目标?
A.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B.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C.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D.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答案:
一网一平台答案
28.学科课程的优点有
A. 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B. 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
C. 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D. 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答案:
29.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学科课程以学科中的逻辑经验为基点
B. 经验课程以儿童当前活生生的心理经验为基点
C. 学科课程排斥儿童的心理经验
D. 经验课程排斥逻辑经验
答案:
30.经验课程的优点有
A. 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B. 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关注当代社会生活问题
C. 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D.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答案:
31.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幼儿园课程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趋势。这些变化有
A. 课程由“学科”到“经验”
B. 从把课程理解为学科、静态的知识和内容到把课程理解为动态的活动、儿童的学习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的总和
C. 把课程目的指向学习者有益经验的获得与身心的健全发展
D. 非正规的、计划外的隐性课程也纳入课程范围
答案:
32.下列哪些属于健康领域的幼儿园课程目标?
A.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B.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C.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D.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