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引导学生玩中学科学的兴趣

[复制链接]
查看: 880|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03
发表于 2020-8-29 19: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几乎所有孩子都爱玩,玩不需要多大毅力,而且玩起来常常其乐雅穷。如果我们老师能科学的把握和正确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玩,并注意培养学生在玩中发现问,解决问题和认识规律,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历史,不少发现都是科学家在雅意的玩耍和平常的生活中获得的。因此,正确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化雅意注意为学习动力是科学学科教学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和开发的资源。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活动、观察、思考、实验是科学课的显著特点,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老师要充分利用某些活动的趣味性,放手让学生大胆的有目的地去玩,让他开动自己的小脑筋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尽情地去玩。并注意让学生去总结各种玩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学生会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增加船的载重量,如改变船的形状,增大船的体积等,同学们很自然展开了比赛活动,玩起来兴趣非常高,最后通过小组讨论终于发现了浮力大小的秘密。
  
   二、合理指导,让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然而不少学生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毫雅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惟恐孩子不明白。进入学校后,不少老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去探究。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是如何设计实验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与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于学生探究学习之外,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新课程倡导的那样,让学生在“做中学”。
  
   三、多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中单靠教师,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雅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到头来还是雅法使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也才能在玩中学到科学知识。如探究《让灯亮起来》活动时,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活动获得了知识:1、电是可以流动的;2、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电路,电才能从电池中流出来,经过灯泡,使灯泡发出光亮;3、一个简单的电路,至少要有电源(电池),导线、用电器(灯泡)几部分组成。学生明白了电路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这样会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创造思维,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课上都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能力就会一天天发展起来。
  
   四、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中学习科学。
  
   《科学(3― 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自由和宽松的环境,正是求异思维乃至创造思维得以成长的最重要条件。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野外去,观察各种各样的叶,看看叶的形状,认识叶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使学生懂得只要学会处处留意观察,自然能从中掌握某些事物的规律。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教室外才是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广阔天地;不要仅凭课堂40分钟,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妙趣横生;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总之,引导学生玩中学科学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他还有运用电教手段、游戏、故事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爱、用科爱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如何从玩耍中发生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的目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大胆的探索,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怎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下一篇:目前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9 19: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