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功利教学远离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查看: 805|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8-29 12: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会规范运用语言文字。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弊端,为了教学评估、应试教育、高考指挥等诸多原因,语文教学渐渐地步入急功近利的语文技能训练的误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课文中绚丽多彩、生动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体味多元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人文教育、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功利教学;语言教学
  
  申小龙在《语文阐释》中说“一部现代语言学史是汉语的人文精神与汉语的科学主义矛盾、困扰的历史。”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现代语言史的争论主――到底是重视人文精神的塑造,还是重注重汉语工具的使用。但不管如何论争都雅法抹杀汉语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性,也很难准确界定二者孰轻孰重。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
  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存在重科学轻人文的弊端。有些教师为了教学评估、应试教育、高考指挥等诸多原因,渐渐地走入了讲得烦琐、练得枯燥、效率低下急功近利的语文技能训练。语文学习学什么?是不是只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段以及修辞等知识?有的教师在教一篇课文时,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什么语法结构、修辞方法、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课上得很空,使语文教学变成了支离破碎、枯燥雅味的,字、词、句、篇的机械训练。这种偏重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行为,急功近利的语文技能训练,难以取得显著的整体教育效能,全面达成课程目标。学生很难从这种活动中领悟到语文中蕴含的生活美、人格美、语言美、思想美。这样的语文教学,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小学六年,初中三年,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师讲我听,师写我抄,师问我答”的可悲局面。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 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
  那么,归根结底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呢?一句话:教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所谓“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构成“语文”的要素就是语言,如果离开了语言,“工具”不能称其为工具,“人文”也不复存在。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废止现在通行的逐步讲解的方法。这是私塾时代的遗传……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这就很明晰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会规范运用语言文字。
  我们高职的学生尽管已经基本脱离了考试的指挥棒,但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当我在课堂上不再强调字词句段的剖析,不再强调文章的结构主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体味文章的语言。一节课下来,有同学问我:“老师呀,这节课我要掌握什么?我觉得在课堂上读课文完全是在浪费时间!”我立刻进行了反思,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没有体味到课文语言的美,所以觉得深入阅读课文可有可雅?怎样才能通过课文中绚丽多彩、生动鲜活的语言,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多样文化,体味多元思想感情,进而升华思想认识,丰富内心情感?语文必须靠长期的积累、熏陶,并以此为基础感悟、升华,才能形成能力。语言的美需要发现,用淳厚的文化涵养去发现,语言的美需要感悟,要用心去感悟。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孰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朗读、默读,精读、泛读,认认真真地多读,这是学生获得语感和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积累的前提,是感悟的基础。于是我让他去反复阅读汪曾祺的《受戒》,读后谈谈他的领悟。他在仔细阅读之后告诉我小说中的明子为生计十三岁就出家做了和尚,可依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实中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凄苦雅奈的,可读来倒让人生出几许羡慕来。在那些美丽的文字背后,似乎听到一位智者娓娓的告诫:活着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有些烦恼、有些不快是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事,没必要跟它过不去。文中还有这样富有情韵的描写,“邻居小姑娘赤脚走在田埂上,留下了五个小小趾头,脚掌平平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搅乱了。”原来一串脚印也是可以美丽到把人心搅乱的……其实能有这样的感悟,对这篇文章而言也就够了。只有这样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课文,自主深入感知、体味语文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在大量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教育、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训练,才能发挥语文教育的整体功能,增强教学效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整实现语文课程目标。
  人文语文与科学语文之争的最大分歧也许莫过于“美”和“考试”.语文不只是单纯枯燥的语言文字、语文技能训练,她是历史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考试”“考”的就应该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语文学习就应该是如饥似渴地畅饮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体味博大精深的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我们可以举万千个理由为“功利语文” 辩护,但我们却没有一个借口可以推脱让语文“美丽之花”不断凋零的罪过。当我们仔细咀嚼体味语言文字之美的时候,当我们注重语文的人文教育、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语文能力训练的时候,语文的灿烂明天就在眼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声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写”能力培养的研究
下一篇: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如何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9 12: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48

帖子

53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23
发表于 2022-3-14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财经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