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领巾”事件看功利性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 636|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3
发表于 2020-8-13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被学生们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因而格外触目惊心。
  应试教育给了我们众多考试和依照学科考试排名评价学生的强大习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学生似乎已经早就习惯了考试排名、文理分科等教育现象,在整个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身上贴得最牢固而显眼的,就是这一种分类标签:尖子生、差生、中等生。在不少学校,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者才有做班干部、评先进、率先入队入团的资格;同一种违纪行为,优等生和差生得到的反馈和处罚多半也相去甚远。如今,西安的这个小学干脆用红、绿两色的领巾,让优等生和其他孩子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1岁到12岁儿童处于人生发展阶段的学龄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时候的儿童社会活动范围变大,儿童的依赖重心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所以在学校的这一段生活对儿童一生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埃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追溯到这一时期的勤奋感。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对其所处团体目标、抱负以及特权等开始建立认同感,所谓的“绿领巾”将孩子分为两个团体,所谓的差生团体会对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的团体认知和归属感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影响儿童今后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也就是说,如果学校没有认真培养孩子的学习心理和态度,而是采用这样的有损人格和尊严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提醒,那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乃至于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教育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如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分配不公和学历文凭至上的现状促使了功利性教育愈演愈烈,家庭和学校把教育的目标全部放在的如何培养出社会精英,而不是教育的最初目的:培养出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这种教育目的的扭曲让我们看到了现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很多受到功利性思想影响的教育方式。
  一、功利性教育产生的教育方式
  (一) 重智育、轻德育
  从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表述可以看出,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该紧紧围绕着以德育人、和谐发展来引导教育孩子端正学习目的、学会做人道理、培养良好品德、塑造健全人格等。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和老师只注重智力教育,把德育撇在一边,把教育的培养目标简单地归结为智力教育。出现了尴尬的景象,就是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要靠学校,因此自己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提高孩子的成绩,只有成绩提高了,才能上重点学校,将来才能有出息;而学校老师则认为德育主要靠家长的熏陶和教导,在学校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上重点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上了好学校才是对自己教育水平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家长最好的回报。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孩子的德育基本空白。对于刚入学的小学儿童来说,认知环境从家庭过渡到学校,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重视,在这一阶段,儿童逐步开始形成系统的道德认知和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这种系统的道德认知带有很大的依附性,还缺乏原则性,表现出从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趋势。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小学儿童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度到比较清晰的本质的理解,但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因此这一阶段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很容易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相反,在忽视下也很容易学到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时的道德认知会影响孩子今后的道德发展甚至影响更多。许多家长只是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很少对孩子进行其它方面的教育。眼里只有考试和分数的家长,怎么能培养素质全面的孩子?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孩子努力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压倒一切。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孩子交往、娱乐的时间都被海战术所占据,童年的天真雅邪被功利性的教育雅情的剥夺了。孩子就像机器人一样,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学习、吃饭、睡觉,几乎成了学习的机器。过度地重视学习成绩造成了孩子们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 重结果、轻过程
  很多家长对孩子持有很高的期待,特别是在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里更为明显,平时对孩子提出特别高的要求,根据个人意愿,处处为孩子设计人生。很少考虑孩子在成长中真正需要什么。在教育行为上严重背离教育规律,并且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成人。有的家庭采取揠苗助长的做法。在教育中不是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而是盲目、片面地对孩子提出高要求,甚至有些家长恨不得一下子把孩子培养成才。在教育中把幼儿教育儿童化,儿童教育青年化,未成人教育成年人化,小小的年纪从小就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高难度、高要求的压力,要完成超出自己年龄的教育任务,这样不仅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教育效果也是事与愿违。还有的家庭忽视儿童是独立存在的人、社会的人、发展的人,忽视了孩子是一个发展的个体、不断完善的个体。而在学校中,教师以为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这样的结果,往往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最为重要,不顾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一味的增加课业负担,甚至采用所谓的“绿领巾”这样的荒唐举动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我想这不是激励,而是羞辱,这种不公平的态度会对孩子的人格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只会造成“结果不好、过程更糟”的境地。
  (三) 重短期行为、轻长期眼光
  现代教育功利性的显著特点就是追求短期行为,在生活目标的选择与设计上缺乏远见。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的长远目标,现代教育也应该紧紧围绕这条主线进行,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家长和老师缺乏对孩子进行人生长远目标的引导和设计,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设计的目标比较零散、陕隘,没有以长远的目标为主线进行设计各个阶段的目标,而是片面地追求短期目标。为了使孩子在短期内提高学习成绩,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对孩子的学习超忽寻常的重视,却极不重视孩子德、体、美、劳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了当代孩子的道德滑坡、缺乏理想追求、心理障碍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这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艺术教育的功利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一门艺术可以帮助他考一个好大学,只是把学一门艺术当成了重点大学的敲门砖甚至一条捷径,并没有认识到艺术对于孩子的陶冶功能,一味的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但考试需要的艺术门类,这难道不是艺术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的悲哀吗?这种重短期行为、轻长期眼光的教育方式势必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四) 重溺爱、轻关怀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日益增多,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关爱变成了溺爱。这种现象在城市更加突出,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和欲望,导致了孩子不加节制的高消费,片面追求享受,攀比趋势明显增高;而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则是另一番相反的景象。家长每日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为温饱问题而劳作,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采取一种放任不管的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的是人文关怀,只有重视、理解、尊重、信任孩子,对孩子恰如其分地关心和帮助,才能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缺少对孩子进行人文关怀。许多家长不理解、体谅孩子,甚至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给孩子大沓的钱,让孩子自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虽然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在精神上是空虚的,孩子得不到重视、理解、尊重和信任。家长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向学校,认为交学费给学校,学校就有义务教育孩子,而自己则可以放任不管,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格,教育的本来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自由的、身心健康的、活生生的人,而家庭教育在这方面更占有一定的教育优势,所以家长应好好把握,积极与学校配合,不要由于父母的近视和短视,把孩子被培养成为异化的、不健全的、单向度的人。
  (五) 重个人利益、轻集体意识
  这一点在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很是明显,很多中小学以至大学,都弥漫着“学生干部热”的现象,而这些想做学生干部的同学并不是想为大家服务,或者是想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相反,大部分同学想做班干部或者学生会成员只是想“和老师套近乎”。在大学中,近年来时常能看到的现象是,大学学生会已经完全官僚化,学生干部们形成了一个小官场,为当选干部,“厚黑”手段也用上。这样的功利思想出现在校园中未免有些可笑,本应是为大家服务的机构和初衷,却被功利性教育演变成为一个为了个人利益可以放弃集体利益的小社会、小官场。我想这样的现象与功利性思想教育脱不了干系。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都强调和别人相处不能吃亏,自己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学校教育中,有些老师虽然不会说出这样的言辞,但是却会暗示学生,这一切都导致现在社会道德滑坡、世风日下。那个雷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为了个人利益可以出卖一切的淡漠世道。
  (六) 重绩效、轻能力
  如今进行教育改革将班级的成绩或者升学率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挂钩,进行绩效考评。这本是激励教师积极教学的手段,没想到却引发了“差生测智商”的笑话。最近惊闻雅锡市儿童医院儿保科变得格外忙碌,来测智商的学生明显增多。原来是一些老师要求班级里的差生来做“智商测试”,家长们反映多是由于孩子成绩差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了班级的成绩,此事一出便沦为大家的笑柄。甚至有家长请求医生把自己孩子的智商测低一点,越低越好,否则没法和老师交代。因为只要证明成绩不好的学生“智商低”,就可以不把该生算在总成绩中,自然也就不会影响教师的绩效考评,也就不会影响老师的工资。试想将正常孩子的智商故意测低,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影响孩子自我定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这种只看重教师自己的绩效和工资,没有把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目标的做法实为尴尬,也为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功利性思想已经扎根在教育界,也提醒我们该做点什么了。
  二、解决功利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既然功利性教育如此害人,那么我们发展教育的主线应该加入改善功利性教育这一条。功利教育如此根深蒂固,要想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一招一式可以改变的。中国人口众多,学生人数也十分庞大,这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考试成为了唯一可行的相对公平的可取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这也给家长和学校提供了应试教育和功利思想的借口。我认为要想缓解或者改变功利思想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端正教育态度。对于学校来讲,我们培养孩子成为专项人才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让孩子通过教育成长为全面发展、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教师的工作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人,绩效考评固然有优势,但是要在实施的同时加以控制和测评,可能单纯的成绩和工资挂钩还不足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采用考察学生其他方面的软能力来进行绩效考评,这样可能比硬邦邦的成绩来的真实和有效一些。只有把出发点摆正,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其次,应该进行考试加分改革。现在很多地区和学校都实行高考中考加分政策,例如竞赛获奖,特长加分等等,这为功利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家长为了加分让孩子学习艺术特长,不仅使学校教育蒙上功利思想的阴影,而且导致艺术教育目的不纯。既然暂时找不到一种更好的制度来代替高考制度,我们可以在加分政策上加以影响。不要让加分政策成为功利思想的帮凶,而应该使之成为扫除功利教育的一把扫帚。
  再次,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必要的课程或者讲座,向学生和家长传授正确积极的教育功能观,让学生从主观上接受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自己建设社会,而非简单的功成名就名利双收,调动学生和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从个体出发,从源头截断,才能达到目的。
  我想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考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有一份高的收入?光宗耀祖,衣锦还乡?我们该以何种价值观念教育孩子?我们是否了解孩子?当前的孩子需要什么?我们教育孩子但会教育孩子吗?世界已发生巨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却远远滞后于时代,面对功利教育带给我们的种种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在反思中国教育功利性的时候,是否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 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有效,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我们应该倡导充分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念进行的人性的、自然的、和谐的教育!一条小小的“绿领巾”折射出了大大的教育问题,我们只有真正的尊重孩子,真正的端正教育目的――把孩子培养成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才能真正的摒弃教育工作中的功利思想,还教育、还孩子一片干净纯洁的土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诗歌教学三部曲
下一篇: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3 1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7

帖子

52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91
发表于 2022-3-12 2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01

帖子

540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04
发表于 2022-3-14 02: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