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世纪的教育理念

[复制链接]
查看: 986|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9
发表于 2020-8-29 11: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scussion o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Li Mei; Wu Jinxiu; Hu Yanhong; Liu Zhaogang
  (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包头 014010)
  (School of Rare Earth,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摘要:当今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本文探讨了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发展性教育、尊重教育的理念。倡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及时进行角色转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Abstract: The basic concept of today's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hows a lot of new features and tren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respecting for education. It advocates that the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conduct role conversion in time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关键词】:终身教育 以人为本 发展性教育 尊重教育 教育理念
  Key words: life-long education;people-oriented;developing education;respect for education;educational philosophy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4311(2011)32-0218-01
  0引言
  21世纪,经济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期我们应该选择和建立何种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课
  1终身教育理念
  1912年,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12年5月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1]。该“报告”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并且它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主要方面。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也由原先的知识权威转变为更多是判断学习者的需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角色。终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扬弃,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2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回归人的教育思想。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2]。
  人本主义思想家是在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割裂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极端观点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教育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才是合理的,在针对工业社会中被异化了的“人性”的基础上,追溯从古希腊哲人宣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时批判神性重新确立人性的地位,再到现代对工具理性的思考,指出,正是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高度发展,理性的过度张扬,使得人性中非理性的部分被湮没,人的生存、生活不再出自自己的内部需要,而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这种自身之外的力量成为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生命、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整为和谐。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实践自然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
  3发展性教育理念
  发展性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不成熟的个体同时又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教育之所以进行就是以学生的可教育性为基础。教育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特别是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持久的期望会给学生更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辨证的视角来看,正是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和错误,这些都是学生必须付出的成长的代价。重视儿童的发展性就意味着承认儿童在每个成长期有着自己的世界,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儿童在每一个阶段的独特需要和成长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也并不表明他以后的发展方向与人生的最终成就。
  因此,发展性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受教育支点,以这个支点为基础,找到教育学生的切入点,打开所谓“浪子”的心结和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发展性学生观的前提上,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给予学生热情的人文眼光对其关怀和引导,为其发展把握方向。这也是当今需要树立的教育理念之一。
  4尊重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选择。人类的教育活动的历史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一致的是,教育的理念也体现为从“崇拜的教育”转向“占有的教育”,进而逻辑地选择了“尊重的教育”发展理念[3]。
  尊重的教育理念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第一,尊重教育规律,包括大学发展要适应、促进并超越社会;大学教育要尊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尊重学校管理的规律;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等。第二,尊重教育对象,包括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人性;权利尊严,主体性与个性。第三,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包括教师的劳动;教育管理者的劳动;教育服务者的劳动等。第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自尊。教育者的自尊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尊严的恪守与创造。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自尊与合理的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底线。
  尊重教育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指导下,以尊重为切入点,重建社会道德伦理,重建学校的师生关系,重建教师的职业道德,重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学校的整体人文环境与教育精神。
  以上就目前存在的几个教育理念作了简单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不断解放与自由,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新的教育理念的确立将会更加理性,在推动教育发展的同时,推进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 .
  [2]扈中平等.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卢志文.尊重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理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
  基金项目:内蒙古科技大学校内课题(2009NC012)。
  作者简介:李梅(19 5-),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博士,教授,科技处处长,研究方向为稀土化学和稀土功能材料。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土建施工技术能力的教学分析
下一篇:《化工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9 11: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