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成功=学生拥有主体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976|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4
发表于 2020-8-29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近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精彩纷呈,其中重中之重就是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状态。主体性教育倡导树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需要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教学 主体意识
  
  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的一次教育改革。这次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改革,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通过几年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此有一些个人见解和体会,在这里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着重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问题。
  一、以情感为纽带,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它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感会促使人们追求、探索、接近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建立以情感为纽带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表现欲得到发挥,好胜心得以实现。师生之间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地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任何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渴望,而价值和成功是通过他人的赏识、鼓励实现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只有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情感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主动地获取历史知识,展现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创建历史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兴趣比天才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就等于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最大限度地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的历史。
  三、用探究、讨论、辩论的方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地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秦始皇生平故事的时候,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来探讨其功过是非,于是我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争辩。全班学生以极大的势情投入到讨论中去。通过辩论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增长了知识,在辩论中形成了观点,从而培养了能力,加深了对秦始皇的理解,接受了教育。在教学中多运用讨论辩论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情绪放松,思维活跃,从被动式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讨论辩论的方式由于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而更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通过学生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历史课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活动。通过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浓厚兴趣,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极大地开发了潜在才能,主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开发和提升,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在课堂上给学生的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创办历史园地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如在讲述“渡江战役”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渡江战役纪念碑,这种形式的教学,既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构思设疑释疑技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精神。
  教师对疑难知识点精心设计,通过问题设置,引起学生的探求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如,在讲述秦朝灭亡的原因时,可以设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教师可以这样讲述来引导学生:“当时在秦国的市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呢?”以此使学生尽快产生兴趣,进入情境,启动思维,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你设置的问题比较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思考,有的甚至会大声地迫不及待地说出他们想到的答案,当然问题要富有趣味,情趣盎然。(2)设计的问题要有想象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是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性,如果在平时能有意识地多加培养,那么对开发学生的心智有极大的作用。(3)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教师设计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简单化,学生一看就明了的问题对他们这个年龄来说没有挑战性。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要求教师在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设计问题,为学生拓展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雅定法”,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这样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用宽容与智慧成就学生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9 09: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43

帖子

561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16
发表于 2022-3-13 15: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2222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58

帖子

51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87
发表于 2022-3-14 10: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大连理工大学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