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探究

[复制链接]
查看: 1433|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12
发表于 2020-8-26 09: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教学时效性不同于一般行业中的时效性,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规定时间区间内通过课堂教学所达成的教学效果。探讨美术课堂的教学时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术课堂 教学时效性 时值分配
  2009年4月4日,我参加了嘉兴市第十一届“南湖之春”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共听了五堂课。这五堂课引起了我对以往学校、区里、乃至市里的不同层次的教研活动的回忆,引起了我对省在平湖举行的走向综合的教研活动的回忆。从教师在授课时的时效运用上来考察,便出现了许多问。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当静下心来,进行一番深入细致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探究,那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界定
  在当今社会,时效这个词已成为法律的专业术语,而我这里所谈的只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时效。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在规定时间区间内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所达成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上一堂课所占有的时间是规定的。在我国或40分钟、或45分钟,不等。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是动态的,而教师的教学成效则往往以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来衡量。因此,我这里谈的美术课堂教学时效问题。
  二、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的探究
  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是极讲艺术的。但是,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此,它远胜于诗歌、山水画、歌曲,因为这些都是抒写性灵,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情感的艺术,而美术课堂教学,它不只是表达教师的情感,反映社会之现实,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的手段来提高我们学生的艺术素养。况且,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一堂课时间的充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效率最优化呢?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省、市、区和本校的教研活动,做了如下一些探究。
  三、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科学的规划和安排具体的时间,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知道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和突破口,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讲授、学生自主的讨论、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设定合理的时值以及各环节之间所需时值的合宜比例,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教师应及时的对课堂时值进行调整,以确保时值分配的科学性。
  2.合理性原则
  把握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心理学家证明:一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在上课之后的5至20分钟之间,作为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时间领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将教学的主要部分、宗旨等分清楚主次,与时间相结合合理安排每个部分的课堂时间,保证在最佳时域完成主要任务和关键性问题,同时加之教学方法,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再生性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并注意其效果如何,确保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又防止学生的时空现象发生,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学生做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
  四、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值分配的基本方法
  1.因课分配时值
  教学内容不一样其时间的分配也有着其不同性,尤其美术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有着相连性,但是每个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及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区别,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时值分配上,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施因课分配时值的办法。
  2.以生分配时值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日益明显,尤其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接触了一定的素描学习,有的学生甚至连美术课都没有上过,再者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起伏不定,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以学生为基准分配教学时间,最大化的延续学生的兴奋时域,提升学生的专注时间。
  3.察时分配时值(动态变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掌握的知识即听课效率有着千差万别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变化,察时分配教学时间,确保课堂教学中学生专注性的可持续发展。
  五、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
  1.合理、优化、科学分配时值能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时间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具体条件,它是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的要素。教育学家往往把教学时间视为教育王国的金钱,把教育视为发生在时间长河中某个瞬间的过程。而经济学家把时间视为优化课堂效益的资源,心理学家则认为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可见,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课堂教学时间效益,发掘时间的价值是讲好每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2.美术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与教学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效率”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和经济学概念。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的大小就是效率,单位时间里做功越大效率就越高,反之,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小,那么效率就低。在经济学里,即把投入和产出之比称为效率,投入低,产出高,效率就高,相反,投入高,产出低,效率就低。所谓有效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效时间”,用公式表达为: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总教学时间×100%。
  六、评价教学效率的原则
  1.愉悦性原则
  评价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结尾部分,是对整个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总结,传统教学中评价者都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实施评价,容易出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兴趣,而新课改之后,将评级体系做了完善,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的愉悦性。
  2.参与性原则
  新课改之后的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中的不同之处在于:注重学生的集体参与性。教师只有保证学生的全体参与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部分也一样,学生是教育的直接接受对象,他们有权利对课堂做出相应的评价,从而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最大限度地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时值分配以及教学效果。
  3.再现性原则
  即时再现,日后再现,即时与日后一并再现原则。评价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结尾部分,同时也是其特殊的内容,关系着日后课堂教学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评价部分,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加强关注教学时值分配的再现性,确保课堂教学的完善性。
  七、深入探究美术课堂教学时效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教学中人们对教学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的重视,甚至对教学时间的理解有些狭隘并带有自己的偏见,认为教学时间就是教师讲课、进行教学的时间,同时还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没有科学性、合理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思考行的培养,使得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明显。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普及,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教学时间的分配,“每门课程每学期、每周和按各种教学形式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外,教学计划还应当规定每学期、每周所分配的学时数与总学时(学分)数等。”美术课程作为学生新接触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在合理、科学的安排和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时间效率,并与学生的独立学习时间相结合,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自主的、深入探究的欲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
  [2]孙孔鼓.教育时间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陈时见.课堂学习论[M].杜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盛群力.学与教的新方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乘着分层的翅膀,快乐翱翔在复习的天空
下一篇:中职体育教学中排球发球的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26 09: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60

帖子

505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51
发表于 2022-3-13 08: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怎么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