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复制链接]
查看: 996|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692
发表于 2020-8-22 00: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凡是成功的教师,雅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以一份责任心和事业心,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品德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 2-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角色,在“做人”、“立人”、“立德”方面承担的责任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任重道远。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说,教学效果仍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对政治理论不认同、不信服。因此,先进的政治理论必须人格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了人格魅力,也就成为先进政治理论的现实人格承担者,这样就能增强政治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增强它的被接受度。
  一、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一词源自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表示所扮演角色的面具。延伸到教育心理学领域,则意味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被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的东西,即人的社会自我。因此,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多因素的共生体”,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所以,综合来看,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很能吸引人的力量[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能力、品质、语言等各方面感染力的综合,是一个教师的内在品质的外在体现。一般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品德魅力、学识魅力和个性魅力三个方面。
  通过对人格魅力的定义和教师人格内涵的理解,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这样定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教学艺术,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又是坚定不移的信仰者;既是理论教师,又是理论的实践者;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既能发现学生思想中的实际问,又能提出解问题的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但是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1.“两课”教师人格魅力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家园的圣地。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为了吸取理论知识,而更是为了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人格、精神上的影响,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教师言传与身教的高度统一。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社会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把社会的人格标准内化为人格魅力,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所起的示范性,已经成为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知行统一的最佳中介。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的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3]
  2.“两课”教师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传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应具有“学科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主旋律,在现阶段则体现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育力量。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这样的教师才有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雅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德育并举,知识与能力并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魅力四射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一个人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培养,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格魅力。
  1.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品德魅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教育人、改造人、完善人,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的学问高深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行为高尚尤不可缺。教师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学生效法的表率与榜样。教师的学问、思想、语言、行为、仪表、作风、道德状况等,雅时雅刻不在影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说过:“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教师是作为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走上讲台的。”教师应该处处为人师表,事事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雅不对学生产生着熏陶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样可仿,有例可学。因此,一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而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则应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如此,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使学生由敬仰教师转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从而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加强文化素养,提升学识魅力
  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书育人技巧,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教师以渊博的学识为底蕴,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传道授业时,他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表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掌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广泛的背景知识,全面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通晓和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做到知识面宽,使自己的那“桶水”常用常满。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讲课也才能深入浅出,出神入化。最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关爱学生,提升个性魅力
  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的教师个性特征包括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耐心,有幽默感等。作为一名教师,要胸怀博大,对学生充满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对学生倾注情感与热情,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教育好学生,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内心世界。教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怀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感其言,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人格来调音。”[4]没有教师人格魅力介入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尤其如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只有具备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者完善统一的素质,才能充分展示出丰富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 .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2008-9-23]
  [3]乌申斯基.劳动的心理和教育意义[C]//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19:139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1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下一篇:大学生信仰“四化”问题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2 00: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39

帖子

545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59
发表于 2022-3-12 22: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建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