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的反思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635|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8-18 14: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会遇到这种尴尬的情形:教师课前花费很大气力,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写下一份详实、规范、有特色的教案,甚至每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每个教学步骤的结果呈现,都准备得很充分。可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常常陷入茫然、困惑而又雅奈的境地。究其原因,也许就是过分地追求课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致。如何从看似对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更好地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也正是本文所要进行阐述和反思的。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预设。也需要动态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众所周知,“预设”是指教师在课前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所谓课堂生成,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预设”重视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可预知的目标,强调教师的设计与安排,彰显的是教师的主导性。相对而言,“生成”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它着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强调学生的活动与思维,彰显的是学生的主体性。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教师需要认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使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二、课堂教学需要预设,只有精心预设才会有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精心预设,才能“预约”高效、有序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只有用心备课,精心预设,才会有的放矢。要想有精彩的课堂生成,必须作精心预设。
  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把课上好,这就必须要求教师从广度和深度上研究教材,能精心地设计教法,教师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及情感体验,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教学起点,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如:学生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该如何引导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案,这样教师才能在变幻莫测的课堂中胸有成竹。
  当然,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不是都能预料的,但在课前有足够准备的教师,就能够在一些“可能”与“未知”发生时,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创造出精彩。充分预设,能点石成金。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或者难以把握住课堂的精彩瞬间。
  三、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成,生成性课堂才有生命力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有许多不可控的生成性因素,教师再精心预设,也雅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雅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动态生成性课堂实质是在课堂上珍视教学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倡导突破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动态生成的开放的创造天地,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课堂的动态生成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特点,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探求的欲望。它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石,变革课堂教学的设计,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形态展现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上好课,都精心地备课,甚至把学生可能出现的行为或者说的语言都精心预设好了,在真正上课中,总是把学生引向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否则就觉得自己备的课白白浪费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及时地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这样做,也许使原来的思路或环节被破坏了,但我们应看到过分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确定性与连续性,只是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防止教学过程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其背后动机是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然而这恰恰使信息技术学科失去了独特的魅力。“多一些生成”,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信息技术课堂有确定的一面,也有不确定的一面,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捕捉不确定的动态性信息,当生成点出现时,教师就应该调整预设,促成生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信息和问题,教师不能机械地按原计划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凭自身的素质,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把教学中诸多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调控,积极引导。使教学活动不断更新,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才更有生命力。
  四、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找到预设和生成的平衡点,把握课堂的生成
  1.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才会为生成营造气氛,把握预设外的生成
  以学生为主体的、轻松的、民主的、宽容的课堂,才会让师生、生生之间有真正意义的互动,学生才会敢于创作。敢于表达,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地在动态中生成。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教师才会真正听到学生发出的声音,也才有可能使学生能真正地表现自我,试想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不可能有“心”与“心”的碰撞,不可能有真正地交流。自然也雅从谈起课堂的动态生成了。
  课堂生成基于预设,预设的目标、内容、重点、策略、流程基本没变,而且。课堂上的亮点源于预设。课堂上的学情变化没有超越教师课前的预设框架,教师虽未预料到具体的结果,但教学仍能在预设的框架内开放地进行。例如:在教学《PHOTOSHOP图片处理》这节内容时,笔者出示的素材是几张不太清晰的图片,让学生来调整图片的亮度,学生们拿到图片后不仅把亮度调整,并且把它进行了美化,有的设置了滤镜效果,有的设置了羽化效果,这些内容是下节课的内容,当时笔者就想,这是难得的课堂生成资源,不能让它轻易从身边溜走,于是,笔者让那些制作了其他效果的学生有了展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他的学生是不是也想做出这样的效果呢?那么下一节课再一块来细细探究。
  2.精心预设,设计弹性方案,为生成创造空间,做好预设内的生成
  有效生成离不开精心预设,而精心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因而,动态生成的课堂对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            的、动态的设计。富有弹性的预设,包括时间的弹性、过程的弹性和教材的弹性,这些弹性为生成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设的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地进行调整,教学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随意增删,探究性的主题也可以在生成中适时地替换。
  笔者在教学《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中就采用了有弹性的设计。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请学生自主选择一张图片,分析图片存在的问题,制定加工处理方案,并选择一种合适的软件来加工你选择的图片。学生们可从学案或教材中提供的相关知识获得帮助,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本任务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根据信息加工需求恰当地选择加工软件,体会加工方式的多样性;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上,笔者没有重点讲述Photoshop的使用,而是让学生根据图像所要表达的主题需要恰当地选择软件,这就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性空间,同时也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这样具有的弹性空间的任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在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点拨、启发,观察学生使用软件的不同,找出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任务完成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个别学生的作品,并让该学生说明其设计思想、选用的软件、加工策略并演示操作过程,请班级其它学生给予评价。教师在最后进行小结,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讲解和演示。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预留较大的弹性空间,给课堂留下了生成空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开放课堂,为生成拓展空间,把握课堂有效生成
  动态生成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它存在于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鼓励学生充分参与的教学活动之中,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价值。因此,当课堂充分开放时,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都会使课堂教学形成极大的生成空间,使教师与学生结成学习的共同体。
  笔者在执教《数据图表与制作》这节课时有这样的插曲:在制作图表的数据源中,笔者采用现场调查学生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的数据,因为学生们对这个话题比较有兴趣,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配合教师统计各种数据,整个课堂是非常开放的,学生们情绪也很高涨,于是有了源数据制作的电子表格,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去探究自学制作图表的过程。在这期间,出问题了,有的学生利用工具栏上的“图表向导按扭”进行操作,一步一步地完成图表的操作,有的学生通过“插入”→“图表”选项去操作完成图表,小组内的成员开始争执起来,笔者就告诉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自己试试就知道了,于是学生在探索中找到答案,原来只是不同的路而已,都可以实现插入图表的操作。
  还有的学生调皮,故意把原始数据的其中一个数据后面加个“o”,这样做的该折线图明显有大的差异,对于这种故意捣乱的行为,笔者没有批评那学生,而是让其冷静下来,思考如何生成更有效的资源。
  总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生成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但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这是理想的关系。总之,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绝不是课前设计和教案的展示过程,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调节、不断更新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的实践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会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点,创设有生命力的生成性课堂。
  [编辑:昌曙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概念图软件的教学应用
下一篇: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写字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8 14: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8 14: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19

帖子

54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8
发表于 2022-3-14 0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