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合性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复制链接]
查看: 624|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5
发表于 2020-8-18 0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性学习,这就涉及到知识的整合性。从整合性教学这个理念出发,对整合、整合性教学做了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剖析,同时借助生物教学中的实例来辅助说明整合性的必要性与内涵性,实现高中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 整合性 整合性教学 整体
  中图分类号 G 33.91 文献标识码 B
  
  生物新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与整合性,尤其在课程具体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明确指出: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课程具体目标中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中生物课程分为选修与必修,分模块学习,但是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承,联系紧密,在微观与宏观方面均形成了横向与纵向的整合。通过整合使静态知识赋予动态意义,并促使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充分发展。整合教学侧重纵横两方面的教学体现形式。纵向以教学结构中螺旋反复为指向,走“螺旋反复、稳定上升”之路,而横向是以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相互联系为指向,走“知识网络与认知网络形成”之路。由此,整合性教学是“知识逻辑、认知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四大系统的统一体现。它将课程内容更多地以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表现出来,注重知识的必然联系、知识的高度亲和力以及知识的真实应用。
  
  1 整合的理解
  
  从字面上看,整合是把一些零散的不同的要素,通过某种方式彼此衔接,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并最终形成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与效率的一个整体。
  举例来说,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整合,可以理解为植物在一个关系群中,与环境成为一体的过程,包含这个整合体的自适应与被整合群的包容过程,有整合成功,成为一个新的整体的;也有整合失败,导致植物甚至被整合体的变异或死亡。生物入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外来物种的引种导致本地生态系统总体受到危害甚至崩溃,而外来物种却能独领风骚。
  
  2 整合――唯物辩证法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整合的目的可以很简单地理解为:使整合的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那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涉及到唯物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内涵。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有含义和地位、作用和功能上的不同,但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体现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上。
  每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可想而知,在相互依赖这一关系上,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但是细胞又不能离开生物这个整体,否则两者就不复存在(病毒除外);在相互影响这一关系上,“部分”比如此处细胞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比如此处细胞中所含有的DNA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同样,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当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生物这个整体的生存受到威胁时,细胞这个部分及其所含的DNA必然受到影响,其功能再也不能正常发挥出来。
  唯物辩证法中要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中,要形成的方法论,就是从生物这门自然学科的自身特点出发,如生物学基础知识点零碎,覆盖面广,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等,站在时代的高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内容有机综合、必修教材中各个模块的有机整合,以全局的教学理念统领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极大地重视各个知识点的拆分与整合,不能孤立地学习每一章节,也不能一开始接触生物课程就先列出所有知识间的联系要求掌握。
  
  3 整合的内涵
  
  3.1 资源的整合
  3.1.1 音乐、精美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既有文科的特点又有理科的要素,既要有文科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感性思维,又要有理科的理性缜密的逻辑。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课时或实验效果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雅法直接简单演示。不做实验,单纯的语言讲解又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显得抽象和枯燥,没有说服力,学生也难以理解,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显得不甚理想。如果教师能够把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演示课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用动态的多媒体画面演示实验的具体过程和现象,通过直观的演示提升学习兴趣,那么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目的。
  如“细胞的增殖”这一节中,增殖的具体过程是一个较难理解、较难记忆的知识点,若在课堂中直接通过教师讲解和课本的简单呈现,显然雅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具体变化是微观的,是学生雅法感知的。即使通过实验课借助显微镜对学生进行了该节的感性教育,但效果似不佳。若教师通过动态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细胞增殖过程的具体变化,并将每个人为区分的阶段分别演示,再总体连接成一个连续的过程,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去感知微观的物质变化细节,这样对细胞增殖的重点知识就能够达到一种深刻的理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1.2 简笔画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俗话所说:“妙笔生花”。生物教学中教师使用简笔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简单容易,如随手就能画出细胞增殖的过程中的具体变化细节,对于理解增殖的每个阶段的特征、辨识任何图中所处的增殖的阶段都极为有利。
  简笔画的使用可以达到以下效果:①能使静态的挂图成为动态的过程。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节,教师可以通过简笔画举例画出某种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过程及条件的动态过程,效果会强于挂图。②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当讲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时,通过画简图能够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③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这一节,可通过直观的方式给出不同浓度下植物根长的差异。④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讲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时,把容易混淆的较难理解的形成过程以简笔画给出,学生易于掌握,减轻学生负担,解答他们的疑惑。
  
  3.2 学科的整合
  从整体上看,传统教学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散的,语文知识就是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就是数学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科学知识。然而,各学科之间的思想、方法、内容是相互渗透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为了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            体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拓宽其知识面,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教师必须进行学科之间的“整合”。
  虽然学科整合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来达成,但这并不表示参与学科整合的教师就不需要具备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毕竟学科整合要求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课的提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等。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才是学科整合顺利开展的保障。
  如大气中的氮气被( )和( )的固氮作用转化为土壤中的硝酸盐和氨?如果给初中没学过化学的学生做,那肯定是只知道根瘤菌,而学过化学知识的学生就能知道前者为水。因此此题并没有超纲,它涵盖了生物与化学的知识整合。这道题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现在的考试对于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太高,恨不得学生把“百科全书”背下来!因此学生的知识拓展甚至提高其应试能力都需要学科之间的整合。
  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生平事迹说明了一个问题:重视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从小受到同是园艺家的父母的熏陶,他认真学习了自然科学。尽管家境贫寒,但他后来又进入大学学习了数学与物理学等自然学科,再通过其8年不懈的辛勤劳作,终于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得到了相应的数学关系式。
  
  3.3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
  这一整合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整合,还包括教师自身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科学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学校安排学生学习科学,希望学生形成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使之获得“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和思维方式。所谓人文素质就是具有对感性生命深切的关怀以及对个体能动性积极倡导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
  如果说自然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是抽象思维,人文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话,那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就是美学思维方式,是对科学思维方式和人文思维方式的扬弃和超越。既具有科学素质“求是”、“严谨”的优点,又兼有人文素质价值关怀的长处。
  
  3.4 生物学科中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
  生物课程中有不少实验需要学生自己验证,学校在这一方面应该予以重视。实验的结果直观,同时又是学生亲身实验的体验,必然会达到光是理论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平时想不到的意外,这时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讨必然也会从纵深的角度去认识某一知识点。
  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着,教师满堂灌的传授模式被冠以恶名,但是绝不是要抛弃这一方式,而是要与其他教学模式实现有机的整合,互相配合,达到和谐的教学目标。同样,实验的忽视必然导致学生原有的实验兴趣的迷失,甚至失去对这一学科的学习激情。实现生物学科中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时代呼唤的使命。
  
  4 结论
  
  总之,知识的有效整合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容量,增强学习能力。拓展性学习集中体现于学生在整合性教学中有限知识向雅限知识的拓展中。
  
  参考文献:
  [1]郁红梅,巧搭桥,助达标一“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突破与反思,中学生物教学[J],2010,1
  [2]史宏伟,王慧,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微观教学策略一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行进在课改,200 :124-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延伸的课堂 实用的语文
下一篇:给小学生一双“慧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8 0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