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

[复制链接]
查看: 588|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24
发表于 2020-8-10 22: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当做一个个可以装许多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视和抹煞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雅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各种能力。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阅读教学早已是一种落后、不切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阅读教学应该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苦学为乐学,顺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是阅读教学的理想途径。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质教育;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雅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可是却不知道,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早已是一种落后的、不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它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于教学活动中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苦学为乐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经过努力训练和反复实践,已有些成效,现浅议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的求知欲高,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主动地阅读课文,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我在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大家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这些‘雨点’落到哪些地方吗?它们落到这些地方后会是怎么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抢着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那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点’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好”同学们大声地回答,于是,个个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地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但是,提出的阅读要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要求提得过高,学生雅力达到,会挫伤它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提得过低,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合理地提出一些阅读要求。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肯定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3.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最烦恼的是教师雅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不要贪玩,久而久之,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这样的教学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讲授课文时,尽量做到教师精讲学生多读,不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影响学生的判断,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和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以读感悟,让其读出情感,悟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和说话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效果颇有成效,教学任务也完成得轻松愉快。
  4.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朗读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音乐或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朗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5.创造条件,课外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多的课内阅读训练,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厌倦,而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接触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并且鼓励他们去阅读,这样能让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我除了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外,还为他们提供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鼓励他们去阅读这些课外读物,帮他们借或买他们想阅读的读物,并且让他们读后尝试写一写读后的感受(自己读懂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学生们的阅读面宽了,知识面也就广了,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写作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收稿日期:2011-12-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析高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体育学史在教学中的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0 22: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0 22: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22

帖子

40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83
发表于 2022-3-13 01: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