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问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复制链接]
查看: 455|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86
发表于 2020-7-17 23: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要求学生能问、敢问、会问,首先教师具备问意识,能够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生物 问题 教学
  
  问题在生物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起点。胡适曾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经常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尤其适合生物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的原则
  1、科学性。生物学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应该遵循科学性原则,考虑问题提出来是否经得起科学的检验。
  2、导向性。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能反映教材和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使所设计问题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新颖性。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之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在不同时段对同一知识进行问题设计时,运用变式的方法可以达到所设计问题的新颖。
  二、营造问题空间的教学策略
  所谓营建问题空间,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1、通过回顾旧知引出新问题,以营造问题空间。如在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水分代谢中水的利用、矿质代谢中Mg元素的利用,以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作为知识储备,通过日常现象如“叶片为什么是绿的?”、“植物是如何释放氧气?”、“植物如何吃进二氧化碳?”等等激励学生思考,并确立光合作用的过程。
  2、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来营造问题空间。讲到矿质代谢时,可以通过根的交换吸附演示实验,让学生针对整个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生物科学史中同样有很多生动、有趣的事例可用来营建问题空间。如在讲授“伴性遗传”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色盲症发现的故事,然后提问:什么是色盲?为什么道尔顿和他弟弟是色盲,他妈妈却正常呢?这与性别是否有关?这些问题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兴趣。
  3、通过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营造问题空间。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如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咸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雅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
  4、营造讨论、争论的艺术空间。把同学争论的问题或者意义深远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营造讨论、争论的空间。当然问题应该是学生普遍能投入思考,而个人智力又能胜任的问题,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讨论、争论。教师应该要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或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从而完成自己的设想。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建立学生间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
  三、营造问题空间所需的环境
  1、师生情感融洽,教学双方平等,民主合作。由于“闻道”有先后,年龄有大小,师生间的心理总是有一段距离,若教师不经常与学生谈心交流,距离就会越拉越大。所以,课堂外教师要多渠道地找学生谈话,以此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内应对学生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加以表扬和鼓励;对于离奇的问题予以肯定。这样,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就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就避免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师良好的素质,良好的问题意识,是营造问题空间的关键。要求学生能问、敢问、会问,首先教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改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少些直接提问,多些指导性问;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权威专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尝试成功或失败来获取新知。教师要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问。教师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面对学生大量的问题,不仅不要怕被学生问倒,而且要为你能被学生问倒感到高兴,这说明你的问题教学有一定成效。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和学生讨论交流以及课后和学生一起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相长,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共同提高的过程,体现了教学相长,教与学的紧密结合。
  四、创设问题的模式
  1、台阶式问题。就是将几个连续性问题按由易到难的次序提出,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复习“水分代谢”渗透吸水原理时,设计一组问题:
  2、连环式问题。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出以疑引疑、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对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沟通,形成联系的知识网络,又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全方位思考问题,不断拓宽思维的空间。
  3、辐射式问题。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都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问题的设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精心创设每一个问题,要不断提高对教材处理的技术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显示问题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和优越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谈小学数学中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方法之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7 23: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6

帖子

53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8
发表于 2022-3-12 14: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