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韵中篇小说《心爱的树》节选批读

[复制链接]
查看: 1036|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93
发表于 2020-6-12 04: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
  蒋韵,女,1954年3月生于太原。191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近300万字。长篇小说主要有《隐秘盛开》《栎树的囚徒》《红殇》等;小说集有《现场逃逸》《失传的游戏》等;散文随笔集有《春天看罗丹》《悠长的邂逅》等。
  
  ★作品导读:
  向往自由的梅巧十六岁时嫁给了大她近二十岁的大先生。她生育了四个子女后,与大先生从北京来的学生席方平出走。为躲避日寇的威逼利诱,大先生带着孩子们逃到深山,经人介绍,认识了善良淳朴的大萍。他感动于大萍朴实温存的爱,便与其组成家庭。成人后的大女儿凌香历尽辛苦,终于在重庆见到了母亲梅巧。她原谅了母亲。饥荒年代,人到中年的凌香既照顾着年老的父亲,又救济着从南方回到故乡的母亲和“全家人的仇敌”席方平;人到暮年的大先生也通过凌香暗中接济梅巧……若干年后,跨过了三十四年岁月的他俩,终于在一个火车站再次碰面了。他们互相凝望,一同回忆起了故居的大槐树……
  
  ★选段精批:
  梅巧望着这孩子,望着她大大的黑暗的眼睛,想,这孩子,她怕什么呢?这样想着,心里就掠过一丝人生莫测的怅然,还有,不安。
  现在,终于,梅巧知道了答案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呢?八岁的凌香不知道,可她知道有一件大事发生了,有一个大危险来临了。那危险的气味啊,像刺鼻的槐花的气味一样,弥漫在五月的空气中,雅孔不入。如果在白天,似乎看不出这家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一切都和往常一样:爹一早出门,穿戴得整整齐齐,乘洋车,去上班。妈也是一早出门,穿戴得也很整齐,不过不乘车,就走着,去上班。天气一天天热起来,爹和妈都换上了夏布做的新大褂儿。爹是一件月白色的,而妈的,则是粉底,上面洒满星星点点的小碎花。人走过去,就飘过一股新布的香味。
  但是,太阳总会落下去的,夜总归是要来临的。危险就是在夜幕的遮蔽下现出原形。晚饭是那危险的前奏与序曲。妈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回家吃晚饭了。爹阴沉着脸,不说一句话,那咀嚼着的牙齿似乎格外用力。人人都知道,这是风暴来临的前奏。一家人屏住了呼吸,战战兢兢,就连最小的弟弟――刚刚两岁的小凌天,爹爹的心头肉,也变得很乖。一餐饭吃得鸦雀雅声,草草收场,然后,各自回到各自的房中,仍旧是不敢出大气。奶妈们早早安顿自己的孩子睡下,而女佣和男工则躲在跨院的伙房间压低了嗓子交头接耳。人人都在等待,等待着那风暴――那是躲不过逃不掉的,就是沉入睡梦也躲不过。人人的耳朵这时都灵敏极了,掉一片树叶也能听到那响动,更别提那“吱扭”的门声。那“吱――扭”的门响简直就是炸药的捻子。女主人的脚步“踢踏踢踏”要惊破天似的,起落间就是生死。此刻,人们反倒是横下了心,知道要来的终于来了。
  说是吵,其实,只听见大先生一人的怒吼和咆哮。大先生发起脾气真是可怕呀,地皮也要抖三抖的。可是,渐渐地有了回应,那回应声音不算高,却有着一种愤怒的激烈,有一种不顾生死、亡命的激烈。说来,那才是更让人害怕的,那亡命的不顾生死的激烈是可摧毁什么的。这才是那个大危险,那个悬而未决的厄运。大先生的怒吼、咆哮,甚至砸东西,不过是烘托,烘云托月,使这个大危险,有了一个黑暗的铺垫而已。
  这一天,吵到最激愤的时刻,大先生动手了。他劈头朝女人挥出一掌,那一掌,是地动山摇的一掌,像拍一只苍蝇,是一个灭顶的打击。不仅仅是对梅巧,也是对他自己。那一掌把梅巧击倒了,口鼻流血。血使他怔住了,他浑身冰冷。梅巧慢慢爬起来,用手在脸上一抹,抹了鲜红的一掌。她就把那只血手,朝洁白的墙壁上抹了一把,立时,一个血巴掌惊心动魄地跳出来,像一个鲜红的小妖孽。梅巧看了看,二话没说,笑笑,就摇晃着走出去了。
  到早晨,人人都看见了那暴力的结果:梅巧的脸肿得很厉害,上面还有淤青。可是她神情安详,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夏布长衫,齐齐整整。她就这样昂着头带着伤痕出门去了。临走,还吩咐了奶妈几句琐碎的事情,仿佛,这是一个和平常的日子没什么两样的早晨。凌香追上去,拦腰抱住了她。她迟疑片刻,解开了那两只缠绕着她的小胳膊,头也不回,说:“宝,去上学。”
  这一天,是煎熬的一天。每一分钟,凌香都忍受着折磨和煎熬。她上课走神,走路碰壁,吃饭吃不到心里。她一分钟一分钟盼着太阳下山,盼着天黑,盼着夜深人静,甚至,盼着吵架――她告诉自己这一天其实和昨天没什么两样,和前天、大前天,和以往所有的日子,没什么两样。这并不是多么特别的一天,不是不祥的一天。她挺着身子,坚定地安慰着自己,却忍不住一阵又一阵地寒战,就像生了热病。这一天,真是长于百年啊。终于,太阳下山了,全家人又聚在饭厅里,只缺妈妈一个。不过,没关系,昨天、前天、很多天,不也都是这样?爹的脸阴沉着,一家人仍旧是大气不敢出。可是爹的咀嚼好像没那么凶狠了,爹的咀嚼声没了那一股杀气,而且,爹的饭也吃得很少很少。凌香忽然心乱如麻,不知道这是什么预兆。
  后来,人们就看见凌香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做饭的孙大出来打水,看见了,问她:“你在这儿干什么?”声音压得低低的。凌香回答说:“等我妈。”女佣杨妈出来小解,看见了,也问她:“你在这儿干什么?黑灯瞎火的。”声音也压得低低的。她还是回答:“等我妈。”人人都知道这丫头的脾气秉性,知道劝她不动,也就由她去了。渐渐的,院子里静寂了,她一个人站在槐树下,站了大半夜。
  槐花盛开着,那香气,浓得化也化不开。往年,槐花初放时,孙大就用长竿把那白色的花串打下来,洗净了,和上面粉,给他们这些孩子蒸槐花“布烂子”吃。孙大喜欢说:“应时应景,尝个鲜。”今年,孙大没有心思让他们“尝鲜”了。许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年的槐花比往年繁密许多,那香气也霸道许多,浓郁许多。不容分说,是一种强悍的邪香。
  夜露下来了。露水像树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滴下来,是那种雅法言说的大伤心。不知名的虫子们唱起来。凌香的腿又酸又胀,就要站不住了。墙根下,西番莲、榆叶梅就要开了,牵牛也爬上了架。那都是妈撒下的种子,移来的花木。妈还在后院里种玫瑰,种月季、芍药、牡丹。妈喜欢那些颜色热烈浓艳的花朵,丰腴的花朵。妈总是说这院子太素了,她就用那些花来打扮这院子。
  “花啊,快点开吧。”凌香在心里叫喊,因为花开了妈就喜欢这院子了。今年,花好像开得特别晚,特别慢,特别阴险,所以,妈才会讨厌回这个家吧?凌香突然打个冷战,绝望地哭了。
  
  ★写作借鉴:
  1. 精彩的环境描写。如“晚饭是那危险的前奏……知道要来的终于来了”这段文字,展示了矛盾冲突前的环境,可谓惊心动魄。大先生家的压抑气氛从每个人的表情、动作、声音中蔓延开来。大家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可谁也不愿第一个提及。此段描写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暴风雨前的平静”。如“夜露下来了……丰腴的花朵”这段文字是典型的移情于物。露珠的形状、大小、清亮度、下坠状、伤心貌仿佛就在眼前。各色花卉的生长状态、丰腴程度、色泽等也呈现眼前,尽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效。“今年,花好像开得特别晚,特别慢,特别阴险”,花的姗姗来迟和阴险表情栩栩如生。它们吻合了人物的内心感受,渲染了特定的情绪或氛围,为情节的展开进行了铺垫。
  2. 严谨的文章结构。文章各处过渡衔接极其自然严密:“现在,终于,梅巧知道了答案”上承所设的疑问,下启将给的答案;“但是,太阳总会落下去的……序曲”,这一个漂亮而恰当的过渡,轻松完成了故事情节的延展跌宕,有四两拨千斤之妙;“人们反倒是横下了心,知道要来的终于来了”,便开启了下文对“婚变”的具体描写;“这一天,是煎熬的一天”自然过渡到对凌香的心理描写;而“凌香忽然心乱如麻,不知道这是什么预兆。”既总承上文,又自然引出她对妈妈的等待和思念。文章犹如人的身体,正是因为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节,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活动自如。本文也正因有了这些“关节”,才体态匀称,动作灵活、协调、美妙。
  (本段设置疑问和悬念。这样谋篇布局,让读者急于知道“她怕什么呢”的谜底,从而津津有味地去阅读下面的故事情节。这就有效地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使文章构思新颖、生动,也凸显了即将讲到的事情意义非同寻常。)
   (以比喻手法将这个即将来临的“大危险”的破坏强度描绘得可触摸可嗅闻。)
  
  (看起来按部就班,一切如常。然而这死一般的平静下面,潜藏着动人心魄的暗流。)
  
  (本段正面直写,渲染“风暴来临前”的气氛。作者先呈现一个特写:“爹阴沉着脸”,压抑的气氛顿现;“不说一句话”将沉默之状绘出;那“格外用力”的咀嚼使读者的心弦崩得更紧。再整体写晚饭桌上“鸦雀雅声,草草收场”的群相,突出人人小心、个个谨慎的紧张氛围;接着陈述仆人们的各种反应,进行造势。可就是这样,作者还嫌矛盾爆发前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不够浓烈,于是直接描述了女主人回家时给众人带来的内心震荡。此描写既充实了小说内容,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这里大先生使“地皮也要抖三抖”的“怒吼和咆哮”是衬体。梅巧那“声音不算高”的“有着一种愤怒的激烈,有一种不顾生死、亡命的激烈”的“回应”才是主体。反衬出梅巧为了爱情决定豁出一切的绝然之心。)
  
  (尽管那一掌“是地动山摇的”“灭顶的”一掌,“像拍一只苍蝇”,击得梅巧“口鼻流血”,但她并没有因暴力而屈服,反而“笑笑”。那是对大先生的嘲笑,对自己的选择会心的笑,对她想象中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欢迎的笑。所以,那“一个鲜红的小妖孽”对大先生而言是妖孽,对梅巧而言却是天使。)
  
  (通过描写凌香的状态和内心活动,展现其内心的煎熬。既客观真实,也极为鲜明和清晰。)
  
  (凌香的等待是痛苦的,因为焦急,因为不可预料。凌香在夜幕下独自等待的设计可谓扣人心弦。可以想象,一个八岁的小女孩,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在大槐下义雅反顾地等着母亲归来,这是多么让人动容的场景。而最让人伤感的是,母亲的离开是雅法改变的,她的等待注定是徒劳。故事中关于亲情的展现,就此铺展开来。)
  
  (从凌香的视角来表现梅巧的爱好、性格特征和追求,也表达了凌香对妈妈的喜爱和不舍。)
  
  (这里的心理描写,正是凌香内心最真实的呐喊,生动细腻地体现了凌香对梅巧的依恋,也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作者系河南省淇县一中高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你是蔬菜王国的哪款宝?
下一篇:橡皮筋巧健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12 04: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