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农村建设中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与举措

[复制链接]
查看: 883|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6-4 20: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的新的主要任务,本文从增强农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精神入手,通过分析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和举措,来达到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主体作用的目的,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 新农村;民族精神;原则;举措
  作者简介 王亚云(1912-),女,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西九江 33200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提出来,到底什么是新农村,以及如何建设新农村,纲要中有非常清晰的说明,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同时还包含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这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要把这一个系统工程做好,需要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上下同德、齐心协力。但是我们要看到,要真正让农民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长期以来,因为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农民的行为体现典型的个体性,散漫,不自律,比较狭隘,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配合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建设任务,也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如何想办法让八亿多农民在个体差异短时期没办法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形下,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并且相互之间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看,民族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在不同时代都能产生凝聚人心的作用,并且能够给不同阶层的民族成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对农民去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无疑对新农村的建设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实质就是指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的培育是用已有的民族精神来教育、感染、浸润对象,同时孕育、培养、培植现在未有但又是现在或未来所需要的新的民族精神,如果我们在农民中注意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则与举措,对增强农民的凝聚力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一)坚持社会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实质就是为了促进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与农民这个特殊群体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农民作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创造者和接受者,其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这么一个群体,他们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是否健康、积极向上是衡量整个社会、民族精神状态的重要尺度,因而在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需要把提高农民个人的素质、修养,满足个人的各种精神、文化、娱乐的需要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个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是在个人精神的培养过程中,使个体的品格特征上带有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社会规范、意识特征,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农民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互依存,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个人的需要,偏离以个人为中心的任何发展都不能称为真正的发展。我们在对农民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这一原则。
  (二)坚持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自古以来,有中华民族的存在,就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提炼出来的,又为文化传统所涵盖,中国古代所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传统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但必须看到,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大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保持着一系列优秀的、向上的、富于生机活力的精神要素。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封建糟粕,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去浊取清,去伪存真的鉴别与改造,使之与现代精神相融合,只有这样,我们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精华部分才会得到继承并不断发扬光大。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的农村一直在大力倡导几千年优秀传统精神的同时,积极吸收、整合人类文明的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念,如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等,这样,民族精神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前提下,便具有了科学的内涵和大众化的普及形式,反过来,科学的内涵和大众普及形式又巩固和强化了民族特色,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更加鲜明,更有影响力。
  (三)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农民这个群体,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劳作方式影响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系统接受教育的程度非常低,文化素质缺乏,理解理论性的东西相对而言难度比较大,但是民族精神的培育如果离开理论基础光注重感性实践就会缺乏生命力,这与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想办法增强农民凝聚力的初衷相违背,我们一定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和锤炼,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民族成员不断的实践,使中华文明历经磨难,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像一些古代文明: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了,只有中国通过不断的实践依然存在。民族精神像世界上任何理论一样,要随着经济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旦它与本民族的经济社会实践相脱离,便成为无本之源。对农民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目的在于用它来团结、指导他们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理论宣传,没有具体的实践活动;或者只有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基础,都会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和科学技术的角逐中不可或缺,它必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走向现代,我们要努力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与新农村建设这个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才能反过来不断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
  
  二、民族精神培育的举措:
  
  (1)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指导思想,统一广大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它把马列主义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系列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才制定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战略目标,才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正确的方针政策。培育民族精神,始终要贯彻党的这一指导思想,使全体农民在它的指导下,形成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齐心协力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我们从党的指导思想当中其实也可以看出,培育民族精神也是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说,首先是从体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为主要因素的综合国力成为使一个            民族是否强大的首要条件。邓小平早就强调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其次从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看,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民族文化中活着的部分。但是,民族精神也有狭隘与宽容、封闭、落后的民族精神必然导致自负的民族自我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最终阻碍和破坏民族的发展,甚至给整个人类造成不幸。所以,培育民族精神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育宽容、开放、先进的因而也是健康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民族精神;第三是从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来看,农民是最广大人民的典型代表,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要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离开利益的意识和精神都不能长久和持续。
  (2)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广大农民们展示优秀文明成果,使他们树立起坚强的信心。新农村的建设,广大农民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非常重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农民全面、准确、详细的分享好的文化成果,对新农村的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农民单家独户进行生产经营,相互之间很少往来,他们既看不到自身的缺陷,也了解不到外面世界的进步;既很难分享到文化成果,也难激发出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新农村建设当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非常大,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农村建设立多样化的传输网络,广播,电视,还有互联网,现代传播方法的迅猛发展,使农民之问的联系渠道骤然增多,这为民族精神的培育创造了一个基本条件。民族精神的培育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实施,面现代化的传播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比如说互联网,采取农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正确、积极、健康的民族精神的宣传,真正形成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让农民不受时间,不受空间的了解、领略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及其博大精深,这种效果是非常的直接与明显。民族精神的培育不仅在于要创造一个大环境让农民在其中感同身受,而且要有意识的、针对性的去教育与宣传,就是让农民增强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温情和了解,对它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清晰的认识,以此为基础,我们就能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激活民族文化的生机,加强民族精神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中华民族精神中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格,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以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调节作用。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不仅有力的维护了中华民族的长期统一和强盛,而且是今日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和进行文化创新的丰富资源和智慧宝库。对于这些文明成果,借助于现代传播手段,效果就会非常明显,农民们对优秀文明了解得越多,就会越自信,也就会更干劲十足的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
  (3)创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在农民当中弘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形成上下一致,同心同德的大好局面。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与灵魂,它有适合自己生存的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与灵性,新农村建设是中华民族正从事的一项伟大事业,在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建设过程中,主力军农民朋友们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能立足本民族的实际情况,挖掘和创造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载体,鼓舞人心、激扬斗志,这样做对民族精神的培育会产生显著效果,也能真正在农民中形成一种合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能量来源。悠久的历史留给中华民族很多值得骄傲的东西,比如说“长城”,每一个中国人一想到它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长城”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它涵盖的面非常广,抵御外侮,不屈不挠,民族融合,改天换地,这些都是长城的精神所在,它把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变成活生生的物品,把历史与现在很好的衔接,在广大农民中用这个例子来培育民族精神,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长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5000年连绵不绝的精神价值,人们总是愿意从骄傲与自豪中寻求精神支持并从中汲取力量。
  还有“一国两制”政策,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长河里,强盛的国力、辽阔的疆土、开放的心态,淑世的精神,使中华民族逐步养成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外交智慧,“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畏相成。“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把中华民族的团结、爱国和大一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的历史生存和现实存在,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凝聚力的逐步增强,就依赖于它们。
  成功举办的“奥运会”,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载体,它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的民族精神,奥运健儿的奋力拼搏,运动场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让广大的农民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以及团结一心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在农村很多次的社会主义实践当中反复证明了一件事,什么时候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就快速发展;什么时候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就停滞甚至萎缩。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时时刻刻要记住这一点,利用民族精神的培育把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热情调动起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有依靠农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将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下一篇:转型期我国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及对立法的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4 2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74

帖子

53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64
发表于 2022-3-12 22: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