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秉文教育思想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查看: 592|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1
发表于 2020-6-2 15: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2011年是留美博士郭秉文首任东南大学校长90周年。东南大学召开郭秉文教育思想研讨会,达成诸多共识。郭秉文融中西教育思想于一炉,成功地将止于至善、四个平衡、学术并重、三育并举、服务社会和民主治校的教育理念落实于东南太学办学实践中,不仅对东大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郭秉文;杰出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1-511X(2011)0 -0104-05
  在东南大学迎来109华诞之际,为纪念我国近代杰出教育家郭秉文先生首任东南大学校长90周年,由东南大学发起并主办的“郭秉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于2011年 月5日在东南大学隆重举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开幕词,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教授做主报告。会议开幕式由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教授主持,东南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左惟教授、副校长郑家茂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同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等相关部门领导、老师、学生相聚一堂,共同纪念和缅怀郭秉文先生,总结郭秉文先生对东南大学乃至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建设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台湾“中央大学”教务长李光华教授应邀参加并作特别报告,指出台湾“中央大学”与东南大学同根同源,郭秉文教育思想不仅是东南大学的办学旗帜,也是“中央大学”的重要指导思想。郭秉文本科就读学校美国伍斯特学院校长Grant H.Comwell特派该校历史学讲座教授葛德卫(David Gedalecia)和该校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斯诺(Don Snow)博士组成伍斯特学院校长代表团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葛德卫教授发表题为《郭秉文与伍斯特学院》的演讲,同时代表伍斯特学院向东南大学赠送郭秉文就读期间的学籍档案和“杰出校友”荣誉证书,丰富了会议研讨内容。郭秉文博士就读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校长SusanFuhrman发来贺信,指出郭秉文是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杰出校友,他不仅是哥大教育学院和东南大学之间的特殊纽带,而且使东南大学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中发挥了卓越作用。台湾“中央大学”李淑萍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南京大学冒荣教授、厦门大学张亚群教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许小青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履伟校长、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时巨涛部长等分别为大会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们的学术报告从不同层面,全方位、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郭秉文教育思想研究新成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郭秉文的研究领域。
  郭秉文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教育问题的精辟阐述,这些阐述共同构成了郭秉文教育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郭秉文教育思想这一主题,对郭秉文教育思想的历史来源、核心理念、办学思想等作了充分研讨,形成了重要共识,即郭秉文是我国近现代杰出教育家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本次研讨会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一、主题报告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教授为本次研讨会做了“继承和弘扬郭秉文教育思想,加快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的主题报告,指出本次研讨会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郭秉文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杰出贡献和重要地位,为推进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易红校长提纲挈领地回顾了数十年来郭秉文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些成果中取得的共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首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郭秉文的教育贡献,认为郭秉文是学贯中西的教育理论家,真抓实干的教育实践家,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家,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活动家。作为把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引入中国的先行者、融汇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者以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化的杰出贡献者,郭秉文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拓者。其次,高度概括了郭秉文教育思想体系所包含的核心内容:“四个平衡”的教育理念、“学术并重”的办学思想、“三育并举”的育人方针、“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和“民主治校”的管理模式。郭秉文教育思想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集科学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完整体系。最后,易校长结合现实,强调2011年是郭秉文先生担任东南大学首任校长90周年,也是东南大学“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作为一所融光荣历史和创新精神为一体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将秉承郭秉文确立的“止于至善”的校训,不断汲取郭秉文教育思想,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科学谋划学校发展目标和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郭秉文教育思想来源研究
  关于郭秉文教育思想的来源,多数专家认为源自留学教育和中国文化双重影响。从留学教育方面看,伍斯特学院讲座教授葛德卫认为郭秉文的教育思想起源于其就读美国伍斯特学院期间。他指出,郭秉文在伍斯特读书期间就对教育改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924年,东南大学文理科主任孙洪芬博士曾在伍斯特学院的校友杂志上写道:“在伍斯特学院,郭秉文放弃了他原来学习法律的计划,而对教育改革发生兴趣。”这显然是受到伍斯特学院始终倡导的人文教育理念影响的结果。伍斯特学院对郭秉文的影响,不仅在于激发了他对教育改革的兴趣,还体现在郭秉文“四个平衡”的办学主张里,尤其是“人文与科学的平衡”。此外,葛德卫教授还对郭秉文就读期间的事迹做了详尽的介绍,提供了报刊、杂志、图片等丰富资料,补充了国内郭秉文研究史料上的不足,对史料搜集整理有深远意义。
  台湾“中央大学”校史馆李淑萍副教授通过挖掘郭秉文的教育著作《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评述了其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对先秦两汉教育与学术的反思,深入探寻了郭秉文教育思想的历史来源。她提出郭秉文“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来源,得益于郭秉文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期间深受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博士“实用主义”及其教育哲学的影响。郭秉文身处于中国风雨飘摇之际,为了挽救积弱不振的祖国,他毅然赴美留学并选择攻读教育学,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推行改革,使国家得以强盛。因此他认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实际,符合社会需要,于是“实用主义”的理论主张应运而生。可以说,郭秉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既是郭秉文教育思想的历史来源,也是郭秉文将其教育思想正确运用于实践的体现。
  此外,李淑萍副教授还特意展示了台湾“中央大学”“秉文堂”照片,该讲堂位于“中央大学”首栋建筑物“科学馆”的二楼,19 9年为悼念郭秉文先生逝世而命名,是“中央大学”学生入学、求学及毕业的            重要活动场所。“中央大学”著名校友高明先生曾这样称赞郭秉文:“国立中央大学之基础,实奠定于南高、东大之时;而南高、东大之规模,实建于先生之手。”
  三、郭秉文教育思想国际理念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将郭秉文“国际公务员”身份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中,帮助我们认识到作为在国内享有教育改革家盛誉以外另一面的郭秉文,丁钢教授将其定义为“美国的现代中国学拓荒者”。1925年,郭秉文应邀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基金讲座讲授,以“中国・远东-外交”为题作连续报告,不仅开创了以中国大学校长身份主持美国大学讲座的先例,还较早地确立了现代中国学的区域研究范式。192 年,郭秉文在纽约组织成立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为宗旨的华美协进社并担任会长,邀请国内名流到美讲学或表演,宣传中国教育与文化,成为“国人访美的中枢”。丁钢教授提出,郭秉文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开拓活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成功主办了192 年费城博览会中国教育展览。郭秉文采用由“东西方文化史比较”、“最近我国新学制一览”、“中国教育制度之进化”三表组成的名为“Five Thousand Years of Education of Re-public of China(五千年之中国教育)”的英文壁展,向公众展示了中国教育的历史、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在西方影响下的新的中国文明的发生,引起了观众的关注,展览取得空前巨大成功,并获博览会大奖“特等金质荣誉奖章”。作为中美教育交流的资深组织者,郭秉文任职华美协进社10年间,辅佐协会成为国际上最具广泛代表性的权威教育联盟,将其作为中国教育界向世界同行展示新形象的透明窗口,始终活跃在国际教育文化交流的第一线。
  介绍了一系列具体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后,丁钢教授借用胡适先生的话阐明了郭秉文当年对外文化开拓活动对中国教育发展的里程碑意义:“1920年代在各国人士眼里,中国的外交界上只有顾维钧、施肇基,教育界上只有郭秉文。”办学国际化是郭秉文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说明大学发展的国际化理念和要求由来已久,而郭秉文先生也以他切身的实践证明了国际化办学理念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这启示我们要扩大国际交流合作,树立将学校的发展置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全局之中的理念,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向着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四、“人文与科学平衡”思想的研究
  张其昀在《郭师秉文的办学方针》中将郭秉文的办学思想归结为“四个平衡”:通才与专才的平衡、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师资与设备的平衡、国内与国际平衡。“四个平衡”的思想是郭秉文办学思想中最独具特色、最完美的创新。南京大学冒荣教授从当今大学办学新形势出发,对其中的“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做了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在他看来,郭秉文注重人文与科学的平衡,出自他建设“完备大学”的办学理想,正是对“真与善”的追求,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追求。在南高东大的办学实践中,郭秉文完整地诠释了如何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平衡。
  郭秉文的“人文与科学平衡”的办学思想,不仅反映在学校学科结构中的人文和科学的平衡上,反映在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增进人文素养的平衡上,还反映在期求大学同时承担传播发展现代科学和弘扬光大民族文化的双重使命上。南高东大当年既是以发展科学为职志的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又是以“阐明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己任的“学衡派”的策源地,就是其对这双重使命的自觉承负和有力证明。因此张其昀曾说:“南高又有一最可自负之点,即留学生与国学大师的合作。文科方面有几位大师对中国文化有透彻的研究与超越的见解;同时他们也注意于科学的方法,故思虑周密,其探究事理常带有批评的精神。”这其实反映了郭秉文所倡导的人文与科学的平衡理念。
  最后,冒荣教授总结了郭秉文强调的人文与科学平衡在今天中国大学办学中的实践意义,指出当今大学面临着三对冲突矛盾的制约:科学技术双刃效应不断强化、社会道德危机日益严重、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隔阂和矛盾愈演愈烈。面临这几方面的矛盾冲突,大学需要重新树立郭秉文所倡导“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办学理念,必须注重强调人文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理解当代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造福于人类。的确,在“工具理性”至上、“人性关怀”缺失的当今现实社会,重温“人文与科学平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对当前构建和谐共生的社会价值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五、郭秉文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亚群教授站在比较的角度,通过介绍郭秉文与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林文庆的办学理念之间的异同,得出了“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结论。这种比较研究方法扩大了郭秉文研究领域的范围,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郭秉文教育思想和大学办学的独特性。张亚群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郭秉文和林文庆二人办学理念的两大来源、办学理念的核心内涵、治校方略和办学成效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办学理念来源上,郭秉文与林文庆的办学理念皆主要受留学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同在于,郭秉文主要受留美教育影响,而林文庆主要受英国留学教育影响;关于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两位校长不谋而合,均将“止于至善”作为各自大学的校训,旨在贯通古今“大学之道”,充分体现了二人在核心内涵上的相通之处;在治校方略上,虽然二人各具特色,但郭秉文“四个平衡”办学方针与林文庆的“十项”《校旨》仍有相通之处;在办学成效方面,虽然两校有国立私立之分、治校方略不尽相同,但办学均卓有成效,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通过张教授的分析比较,我们得出结论,即郭秉文、林文庆二位校长治校方略各具特色,但文化追求与办学理念近乎一致。这说明不同大学的发展其实有相通之处,此相通之处即大学发展的规律,只有正确把握和积极顺应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大学才能办出成效。
  六、郭秉文教育思想核心理念研究
  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的郭秉文在灵活务实地创办东南大学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高等教育思想。通过对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和实践的论析,华中师范大学许小青副教授提出了独到而鲜明的观点,指出功利与自由是郭秉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对于“功利与自由思想”缘何是郭秉文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许小青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的:第一,郭秉文办东南大学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杜威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郭秉文攻读博士时就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从中吸取了两点:自由主义思想及大学与社会结合的思想。第二,郭秉文主张的功利主义并不带有中文常见的褒贬之义,而是一种            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在办学中的体现就是他强调的大学教育要面向现实,服务社会。第三,功利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是个人主义,因此郭秉文教育思想又表现出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许小青认为,郭秉文自由主义大学教育理念分为向内与向外两个维度:向内而言,指的是在教育目的上崇尚个性主义,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对于学生的教育采取一种自由主义的教育方式;对外而言,则主张教育要脱离政治,即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术自由,要求倡导思想言论自由和教学研究自由。
  然而,随着政党政治的兴起,郭秉文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一贯主张的“学术超然于政治和宗教”理念被抛诸脑后,东南大学不再是一个身处世外桃源中的“象牙塔”,南北国民党势力的崛起与郭秉文所尊奉的自由主义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尖锐的冲突,郭秉文陷入了功利自由主义教育的困境。冲突愈演愈烈,最终上演了“免郭事件”,郭秉文及其自由主义教育思想成为政党争夺的牺牲品。表面上看,是杨杏佛与郭秉文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易长风潮”,实际而言,国民党力量的崛起和政局的变动才是东大“易长风潮”的根源。在政党纷乱的时局下,郭秉文不卑不亢,始终践行着以“功利与自由主义”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振兴中华教育而努力,郭秉文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和学习。
  七、郭秉文中学教育思想研究
  本次研讨会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陈履伟教授参加讨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即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故与东南大学是同根同源,可以说郭秉文先生也是该校校长。研讨会上陈校长代表附中作了题为“郭秉文教育思想在附中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的学术报告,结合附中的发展探讨中学如何实现与大学的对接。陈校长首先介绍了郭秉文教育思想在附中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他提出,郭校长对附中发展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在大学与附属中学的关系定位上,郭秉文认为:“夫各国大学,多有附属中学之设,其旨约有三端:一、所以为升人大学之预备,以得训练上一贯之利;二、所以备大学学生视察实习之所,以得就近驾便之益。三、所以藉大学之设备与环境,发展中等教育之事业,以为专办中学者之借镜。”可见,附中是大学发展的预备和基础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实习训练之场所。第二,使得中学的办学方针与大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郭秉文的“四个平衡”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贯彻到附中办学中就形成了附中“既不取国家主义,又不独守个性主义,而是在两端取得一种平衡”及“中学的重要目标在就各人个性,养成社会各界有用的人才”的办学宗旨。第三,在对“训育”问题的见解上,附中与东南大学一脉相承。继而,陈校长结合附中百年历史进程及当前教育改革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郭秉文教育思想在附中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对附中发展的影响贯穿于附中百年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办学宗旨,还是管理体制,或是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上,附中始终将自己定位于“大学发展的预备和基础力量”,为更好地实现与大学的对接而不断努力。陈校长的学术报告展现了郭秉文研究的新思路,挖掘了以往研究的盲区,丰富了郭秉文教育思想体系的内涵,让我们了解到郭秉文不仅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领军人,也是近代中学教育的护航者。大学的建设需要郭秉文式的教育家,中学的发展也需要继承和学习郭秉文的中学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中学教育是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所以人才培养不单单是大学的任务,中学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新时期中学的发展应着眼于为大学培养更多基础扎实、发展全面、素质优秀的预备人才,以实现中学与大学的完美对接。
  八、郭秉文校长成功因素探析
  郭秉文作为东南大学首任校长,是中美教育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多元化的杰出贡献者,是融会贯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教育理念的成功大学领导者。那么,郭秉文为什么能成功?东南大学校史研究专家、党委宣传部部长时巨涛指出,郭秉文校长的成功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第一,社会的变迁转型为郭秉文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次,特殊的历史条件为郭秉文营造了有利于变革的内外部环境。第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缘巧合为郭秉文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第四,郭秉文的个人特质和经历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郭秉文深谙中国教育的特性及其弊端,又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了然于心,而且他长交际,善演讲,在留美学习期间结交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学界精英,这些都为他日后出任大学校长,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变革提供了坚实的学理基础,积累了广泛的人脉资源。最后,时巨涛指出,郭秉文对东南大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卓越的社会活动能力、高超的整合各种资源的本领,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学校发展和正常运转筹集了大量经费,这是当时东南大学得以快速发展和集聚人才的必要条件。时巨涛对郭秉文成功因素的分析有理有据,准确而清晰地定位了郭秉文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业绩和贡献。
  九、结语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作为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经过百年洗礼,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本次研讨会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深入了解郭秉文教育思想的学术平台,是该研究领域内的一次创新。与以往的研讨会相比,本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交流和讨论更加全面、深入、具体,如丁钢教授对郭秉文对外交流活动资料的搜集十分详尽,很多资料都是首次展现在大家面前;冒荣教授对“人文与科学”平衡的深入解读,也是以往所未能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储朝晖研究员从历史的角度提醒人们要深刻反思大学教育的顶层设计问题,令人印象深刻。此外,陈履伟校长的报告强调了郭秉文教育思想对中学教育的借鉴作用,及时填补了以往该研究领域的空白。
  当前海内外学术界对郭秉文教育思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与同时代的蔡元培、梅贻琦等著名教育家相比,郭秉文的教育思想研究依旧存在不足之处。且不说研究成果数量十分有限、研究成果的影响不够大,就说郭秉文学习美国模式推进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色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等重要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挖掘和研究,如郭秉文为何能在短短几年内就把名不见经传的东南大学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其国际化办学思想及其成功实践的当代价值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总之,在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及其体系的过程中,只有更加全面深入地挖掘包括郭秉文在内的诸多中国杰出教育家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源、发展道路和未来使命,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事业。我们相信,以此次研讨会为新起点,我国学界对郭秉文及其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香港高校精英教育的理念及其成果
下一篇:浅议公路行业职工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2 15: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