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3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87|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2 0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3
关注【】,回复【试】获取试题答案

一 、判断题
1. 个性化指导方案的执行参与者必须包括所有与学前儿童有亲密接触的成人。(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惩罚法可以在脱离错误行为发生之情境的情况下使用。( )
A. √
B. ×
答案:B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选择正强化物必须考虑个体差异,且正强化物应易用。(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学前儿童的身体活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与其出现攻击性行为或捣乱行为不存在相关性。( )
A. √
B. ×
答案:B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一个3岁的孩子在犯了错误后,妈妈批评的声音比较大,他就会认为自己这个错误比较严重,而不是从行为本身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判断。(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根据霍夫曼的移情阶段理论,“同情性悲伤”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岁。(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7. 如果材料易得、易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前儿童产生一些消极行为。(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增加学前儿童之间的互动,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合作。(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在事件的处理中,幼儿教师可以帮助学前儿童做出明智的选择,但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其品德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品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社会教育内容要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能丰富其生活经验。(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社会性反映着个体间的一致性,体现着个体对社会的适应;个性是个体间的差异与主体性,反映着个体对社会的变革和创造。(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社会教育就是 “社会化的教育”。(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如果个体总是没有机会和环境互动、展示自己成就,他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自我效能感。(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区域环境创设能为主题教学活动延伸学习的空间平台,但却不能支持学前儿童在区域中持续学习。(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二 、单选题
1. 空间密度如果太大,可能给学前儿童带来( ),使其在活动中发生相互推挤和干扰的行为。
A. 环境压力
B. 心理压力
C. 人际压力
D. 交往压力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幼儿园材料的提供需要有“梯度性”,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前儿童的互动需求,这是遵循了( )。
A. 适宜原则
B. 弹性原则
C. 可控原则
D. 可视化原则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学前儿童获得情绪理解能力的关键期是( )。
A. 1岁
B. 2岁
C. 3岁
D. 5岁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常常因为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与家中相差较大而哭闹,从马斯洛的 “需要层次理论”解释,这是由于孩子的( )没有得到满足。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需要
D. 爱与归属需要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在户外活动时,小班的鹏鹏没有控制好皮球,把球打到了旁边3岁的凡凡身上。凡凡觉得自己被打了,马上转过身来。当他看到是鹏鹏在玩球,就向鹏鹏扬起了手。老师在旁边看到后,马上说:“别打!”但来不及了,凡凡的手已经朝鹏鹏推了过去,鹏鹏跌坐在地上。案例中凡凡的行为体现出学前儿童自我行为控制能力的特点是( )。
A. 启动速度整体快于抑制速度
B. 具有不可逆性
C. 具有阶段性
D. 具有持续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学前儿童内隐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对动机的控制和( )两个因素。
A. 对行为的控制
B. 自觉性
C. 情感因素
D. 态度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谦谦是今天的点名人,他数了数人数后大声地说:“今天来了26个人,少一个杨杨。”杨杨是谦谦的好朋友,他没来,这让谦谦有点儿失落,于是谦谦嘀咕了一句:“杨杨怎么好几天都没来?”谦谦的话引发了小朋友们的种种猜想,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猜测着杨杨没来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案例中的偶发事件,引导学前儿童( )。
A. 学会同伴交往的技能,发展幼儿之间的友谊
B. 学会关心同伴,促进其爱的情感的发展
C. 体验自我与同伴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学会承担自己的义务与责任
D. 理解幼儿园常规,使其能够更好地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明确将“具有初步的归属感”规定为社会领域目标之一的是( )。
A. 《幼儿园工作规程》
B.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C.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D. 《幼儿园管理条例》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上帝的爱
B.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C. 儿童对母亲的爱
D. 儿童对父亲的爱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凡是可以累积起来交换别的强化物的条件刺激物就称为( )。
A. 奖品
B. 奖励
C. 代物
D. 代币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3岁的琪琪经常会咬同伴。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老师排除了攻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经过一天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几次观察后,老师发现:琪琪咬同伴的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体离她过近的时候,参观者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过于吵闹的时候,衣服标签令她烦扰的时候,还有从教室转到大游戏场的时候。针对案例中琪琪的问题,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
A. 琪琪咬人是其生理不成熟造成的,随着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咬人行为会自然消失,所以教师不必进行特别的干预。
B. 采取措施让琪琪所在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尽量减少过度刺激,同时教给琪琪一些沟通方式和适宜的应对技能来保护她远离过度刺激。
C. 运用相关后果法、惩罚法等方法矫正琪琪的咬人行为。
D. 为保护其他幼儿不受伤害,请家长带琪琪回家,待其改掉咬人习惯后再回幼儿园。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美美的妈妈正在厨房里做家务,突然,4岁的美美开始哭闹,她试图得到妈妈的注意,但妈妈没有理会她。5分钟后,美美停止哭叫,并开始玩布娃娃。此时,妈妈走到她身边和她一起玩儿。美美妈妈使用的教育方法是( )。
A. 正强化法
B. 正惩罚法
C. 负强化法,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D. 负惩罚法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朗格内斯提出的,针对两人意见不统一或因此产生冲突时,借以帮助双方和平地解决冲突的一种可视化载体是( )。
A. “冲突桥”
B. “冲突河”
C. “冲突站”
D. “冲突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关注学前儿童的 “真需求”“真体验”和“( )”。
A. 真参与
B. 真情感
C. 真投入
D. 真收获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多多在班里似乎不太受欢迎,原因是多多很容易发脾气。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多多一下,他就会马上打回去;在区角游戏中,因为某些区域人满了,多多不能进去,他也会朝同伴尖叫;排队时没有排到前面,多多就会哭……久而久之,班里的小朋友都觉得多多脾气大,就不太愿意和他玩了。多多觉得自己在班里没有什么朋友,经常感到不开心。”案例中多多在社会互动中受挫的主要原因是( )。
A. 多多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B. 多多的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
C. 多多没有掌握同伴之间的交往技能
D. 多多在自我情绪的控制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6. 小班的豆豆在刚进幼儿园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当第一——排队时要排在第一名,拿材料时要第一个拿,洗手时要第一个洗……如果不是第一,他就会闹情绪。为此,他时常与班级的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老师与豆豆的父母沟通后得知:豆豆在家里就喜欢当第一,家里人觉得豆豆小,一般都让着他,久而久之,豆豆就形成了 “我就是要当第一”的观念。针对案例中豆豆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其进行( )。
A. 角色调整
B. 规则适应
C. 情绪调整
D. 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三 、多选题
1. 《指南》中社会领域“社会适应”子领域的目标包括( )。
A. 关心尊重他人
B.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C.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D.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宏观系统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大众传媒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 相关教育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会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C. 社区环境对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D. 家庭的社交影响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
A. 促进学前儿童生活能力社会化
B. 促进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
C. 促进学前儿童行为规范社会化
D. 促进学前儿童角色社会化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关于后果法与惩罚的区别的表述,以下正确的有( )。
A. 后果法与不可接受的行为在内容和时间上有清楚的联系,惩罚与要改变的行为之间没有联系
B. 后果法传递的信息是学前儿童可以改变他们自己的行为,惩罚传递的信息是成人个人的权力
C. 后果法是体贴的强制,惩罚是任意的、有损人格的
D. 后果法暗示错误的行为是情境的产物,惩罚暗示错误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学前儿童本质不佳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幼儿园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的特点有( )。
A. 社会教育目标效果达成的内隐性
B.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寄生性
C. 社会教育活动准备的随机性
D. 活动过程的经验依赖性与环境依赖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幼儿园中材料的投放应遵循的原则有( )。
A. 材料投放要与需求相匹配
B. 材料投放要有“弹性”
C. 材料投放的完整性
D. 材料投放的可控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四 、案例分析题
1. 一天早上,小虎特别霸道地对待他邻座的同伴,命令她不能坐在他的旁边并抢她的玩具玩。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很多幼儿都躲开他,不让他参加他们的游戏。他开始抱怨:“为什么不要我一起玩?”小磊直率地回答:“因为你总是想当头!”。 (1)请分析小虎在这一情景中会体验到什么; (2)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引导小虎从中有所学习?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关注【】,回复【试题】获取试题答案





上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4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下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2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