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6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82|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2 05: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6
关注【】,回复【试】获取试题答案

一 、判断题
1. 判断学前儿童挑战性行为严重程度的依据之一是,其挑战性行为是否能用非常规的方法控制。( )
A. √
B. ×
答案:B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运用正强化法时,当所需行为发生频率达到期望时,应该逐步消除可见强化物,而以社会性强化物代替。( )
A. √
B. ×国开一网一平台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学步期儿童出现的咬人行为是一种问题行为。( )
A. √
B. ×
答案:B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整体而言,3岁半的儿童会认为,即使在没有成人看见的情况下,违反道德规则也是错误的;而在同样情形下,违反社会习俗不算错误。( )
A. √
B. ×
答案:A
- 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外在系统是指对学前儿童发展不直接起作用但间接起作用的环境。(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有显著的正相关。(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活动空间密度过大或过小会导致安全问题,但不会影响到师幼的互动方式。(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在偶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要让学前儿童认识到错误,还应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幼儿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应思考如何将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是其品德发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其品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既要立足于学前儿童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现有水平和特点,又要着眼于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社会性”的定义其本身不是中性的,它必然带有正向的价值性。(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对美的感受与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性情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在设计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时,要厘清各活动间应有的内在逻辑。( )
A. √
B. ×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社会教育的主题教学活动不需要借助于其他领域的内容、方法、材料和手段来进行。( )
A. √
B. ×国开一网一平台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二 、单选题
1. 教育者通过热情和细致的照顾来满足学前儿童的需要,但也确立明确的行为期望和高标准。这种成人控制模式是( )。
A. 专制型
B. 放任型
C. 拒绝否定型
D. 权威型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学前儿童的行为和成人的行为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学前儿童的行为( )。
A. 缺乏系统性
B. 缺乏预判性
C. 缺乏可控性
D. 缺乏现实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能够帮助学前儿童改善友谊的策略包括:塑造、示范、训练、( )、社会问题解决、合作活动和游戏等六种。
A. 模仿,我们的目标是要做全覆盖、全正确的答案搜索服务。
B. 情境活动
C. 同伴指导
D. 规则提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大部分学者认为,儿童初步具备社会观点采择能力是在( )。
A. 2-3岁
B. 4-5岁
C. 5-6岁
D. 6-7岁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安安在玩拼图,可可在一旁画画。突然,可可拿起一块拼图并将其拼到安安的作品上。安安一下子生气了,推了可可。可可很委屈,哭了起来。老师过来安慰了两个孩子,而在此之前,老师已经做了足够的观察。老师对安安说:“我想可可并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你能用你的话来告诉可可吗?”但此时,安安难过得说不出话来,于是,老师通过复述问题的方式给了安安充分的准备时间,直到安安能说出 “我不想让可可碰我的拼图”为止。可可也很委屈:“我看安安在拼小狗,就想帮她拼。”安安说:“我不想拼小狗,我在拼一只鸭子。”案例中两位小朋友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是( )。
A. 安安和可可的气质类型有较大的差异
B. 安安和可可未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
C. 安安的合作意识较弱
D. 安安和可可正处于皮亚杰提出的 “自我中心”阶段,还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在户外活动时,小班的鹏鹏没有控制好皮球,把球打到了旁边3岁的凡凡身上。凡凡觉得自己被打了,马上转过身来。当他看到是鹏鹏在玩球,就向鹏鹏扬起了手。老师在旁边看到后,马上说:“别打!”但来不及了,凡凡的手已经朝鹏鹏推了过去,鹏鹏跌坐在地上。针对案例中凡凡的行为,以下教育方式中最合适的是( )。
A. 不给凡凡贴上“不听指令”的标签,关注之后的行为,及早干预避免再次发生
B. 再次制止凡凡,要求其向鹏鹏道歉,并对其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
C. 训练凡凡以后听见老师的指令要立即执行
D. 给凡凡讲道理,实现对其行为的引导和控制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7. 教育活动目标一般由教师制定,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
A. 适应大多数幼儿的特点
B. 内容全面国开一网一平台
C. 针对性强
D. 可操作性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8. 儿童的( )是儿童自身发展的一种内在积极性,是儿童主动探索外部世界的支撑。
A. 主动性
B. 活动性
C. 好动性
D. 自信心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9. 《指南》“社会领域”指出:“人际交往和( )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A. 集体活动
B. 社会参与
C. 社会适应
D. 社会交往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0. 3岁的琪琪经常会咬同伴。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后,老师排除了攻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经过一天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的几次观察后,老师发现:琪琪咬同伴的行为发生在别人身体离她过近的时候,参观者走进教室的时候,教室过于吵闹的时候,衣服标签令她烦扰的时候,还有从教室转到大游戏场的时候。案例中琪琪挑战性行为的原因很可能来自于( )。
A. 幼儿个体的气质差异
B. 幼儿个体成长经历的差异性
C. 幼儿个体的感知觉偏好
D. 幼儿个体生理成熟的差异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1. 在日常生活中,坐在车上不系安全带就会听到连续的警示声音,当系上安全带后这种烦人的声音就会消失,这是一种( )。
A. 正强化
B. 正惩罚
C. 负强化
D. 负惩罚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2. 正惩罚法是通过逃避和( )这两个过程来实现其效果的。
A. 隔离
B. 剥夺
C. 回避
D. 顺应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3. 与认知领域的学习相比,社会领域的学习更多依赖于( )的支持和影响。
A. 家长
B. 社区
C. 同伴
D. 环境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4. 个体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这是( )。
A. 自我意识
B. 自我强化
C. 自我体验
D. 自我控制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依据是( )。
A.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B. 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C. 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
D. 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成果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16. 如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价值取向缺失了( ),这种教育就容易培养出 “工具人”,完全失去社会教育应有的价值。
A. 先进性
B. 前瞻性
C. 开放性
D. 人文性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三 、多选题
1. 关于《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中的“目标在各年龄段的表现”的表述,正确的有( )。
A. 反映了这一年龄段儿童群体大致的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水平、行为特点
B. 可以作为观察儿童、理解儿童的抓手
C. 等同于目标的分解或细化
D. 不是测试幼儿是否达到某一标准的“标尺”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2. 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从认知他人和自我,到认知相互关系
B. 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到认知心理状态
C. 从认知身体和心理,到认知社会
D. 对自我的认知早于对他人的认知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3.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对教师的要求包括( )。
A. 专业能力国开一网一平台
B. 沟通协调能力
C. 专业知识
D. 专业理念与师德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4. 学前儿童个性化行为指导方案的参与者包括( )。
A. 幼儿自身
B. 幼儿同伴
C. 幼儿教师
D. 幼儿家长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5. 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实施中的家园合作的内容有( )。
A. 活动开始前,幼儿教师发出通知单,让家长了解活动的大致内容和意图,以便得到家长的必要配合
B. 幼儿教师通过作业单的形式请家长和学前儿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以此了解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支持儿童将其获得的社会认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C.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样示范,高度关注和参与班级开展的社会教育主题教学活动,有意识地为学前儿童创设实施社会行为的机会
D. 家长通过可视化的照片、美文、日记以及家园合作的阶段性评价记录表等形式,对学前儿童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6. 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在自身言行的示范性方面的正确做法是( )。
A. “平行加工”原则是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
B. 建立严格的一日生活常规
C. 树立适宜的 “教师权威”,成为学前儿童行为的指引者
D. 提升幼儿教师与学前儿童气质的拟合度,优化师幼关系的实践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四 、案例分析题
1. 涛涛在午睡后想和瑞瑞一起玩。不巧的是,瑞瑞刚刚醒,只想单独呆着。出于沮丧,涛涛变得具有攻击性,最终诉诸身体接触来引起瑞瑞的注意。行为从轻轻碰升级成用力推,最后就是动手打人。瑞瑞号啕大哭起来。 如果你是老师将如何帮助他们?请说明你使用的教育方法及理由。
答案:关注【】,对话框内发送试题,获得答案。
关注【】,回复【试题】获取试题答案





上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7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下一篇:【国开搜题】国家开放大学 一网一平台24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05期末考试押题试卷与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