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2(第四至六章)答卷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查看: 45|回复: 0

19万

主题

19万

帖子

5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7069
发表于 2024-10-11 22: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考作业2(第四至六章)答卷
形考作业2(第四至六章)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1.什么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二者有哪些区别? 答案: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  一网一平台答案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 ① 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 ② 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 (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念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序性知识主要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 (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③ 静态和动态之分: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而程序性知识则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  
2.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 答案:
  促进概念学习的条件1、提供概念范例 范例指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 ...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 概念之间是有联系的,利用学习者已有概念组成“ 概念地图 ”,把新概念置于其中,在这样的“地图”中,概念与概念间的上下级关系得以明确显露,概念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有利于学习者通过已知概念来掌握新概念。3、消除错误概念 学习者很容易由日常生活经验而形成不科学的错误概念,而且这种不科学的错误概念一旦形成,又难以消除或改变。 ...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学习者每使用一次概念或在新的丰富的情境中遇到同一概念,也就是概念的每一次具体化,都会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学习者对要领的理解就更完全、更深刻,尤其是模糊要领的教学更是如此。  
3.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 答案:
  动作步骤学习是指学习者学会顺利执行某一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是在试误与重复的过程中形成的。对动作步骤的掌握主要是对产生式的行为项的学习。这实际上代表了个体对做事、运算或活动的规则或顺序的实际运用能力。动作步骤学习以模式识别为基础,主要是通过程序化和程序的合成两个机制来完成。 [1] 程序化是指动作步骤从陈述性知识的表征转换为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不再依赖于陈述性知识而独立完成动作步骤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两步来实现,第一步是要建立规则和步骤的命题表征,将通过阅读、听讲或观察他人行为所获得的行为步骤以命题的方式储存起来,以供学习者执行这些行为步骤时按照顺序加以激活,并将其作为行为的指导和提示。第二步是将行为操作步骤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表征,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渐脱离陈述性命题的检索、提取和监控。动作步骤的程序化的全过程可以从小学生学习运算技能中体现出来。如教师在分数加法的例题示范常常带领学生对照演算步骤逐一进行演算,或让学生回答“下一步该做什么”中,以帮助学生将命题转化为产生式表征,学生看过几个示范后,模仿教师的演算,经过反复练习后,不再依赖教师或自己的逐步提示,顺利地依次自动执行每个操作步骤,熟练地完成分数加法。  
4.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答案:
  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 自我调节学习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 自我评价 与监控、 目标设置 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5.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答案:
  结合专项做相反方向的动作练习 ,或者用非惯用手和脚进行训练,如足球运动时惯用的脚是右脚,那么就采用左脚踢球。加大难度训练法。 利用不习惯的组合,使原本已习惯的动作复杂化。 例如,体育课上采用不对称的徒手操练习,练习时附加重物,改变原来已经建立的协调关系,进一步加大动作难度。采用放松练习。 一般来说放松比紧张更困难,克服肌肉不合理的紧张,训练良好的调节肌肉的张力,是保证动作协调、优美,节省体力的最佳方法。 在安排技能学习时,要注意协调性练习应安排在体育课的开始,这样注意力容易集中。  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6.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答案:
  答: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要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第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就是密切相关的,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要使用表象,具体的容易形成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表象的材料记忆效果更好,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类推,这样的效果更好一些。第四,使用典型例题。教学应该促进的就是从例子中抽取一般性的原理,所以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非常重要,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知识系统也被称为图式,通常指系统的结构化的知识。  
7.什么是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案: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 (1)活动的对象不同; (2)活动的结构不同; (3)活动的要求不同。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1)活动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活动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操作,可以被观察、被感知。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不是客体本身,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不具有相应的物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智力技能只能在大脑内借助于内部言语内隐地进行,只能通过难以觉察的映像变化来判断其存在,具有隐藏性。(2)活动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可以高度省略、高度减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全部过程。(3)活动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联结,智力技能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8.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一网一平台答案
  (1)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2)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监控,以到达改良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  
9.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答案:
学习策略教学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1、教师要真正弄懂策略。第一、教师应该明白各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策略知识概念化第二、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第三、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第四、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楚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2、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1策略教学的实施程序。掌握策略,必须操练。②掌握思维训练点,指导落实策略的内容。
10.案例:幼儿园的规定, 午饭后, 小朋友都要午休, 当小二班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 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 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 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 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一情况后, 就对所有小朋友说: “谁能先躺到床上睡 10 分钟, 谁就可以先玩玩具, 谁今天中午不睡觉, 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 小朋友都迅速的跑到自己的床上安静的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园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答案:国开形成性考核答案
  分析:在本案例中,王老师进行的教学实际就是学习策略的教学。学习策略教学就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与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学习策略教学中的策略并不就是指向某种具体的方法或要求,而就是一种抽象性、一般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要求:第一,学习策略教学就是一种分析教学任务与为特定情境设定恰当策略的问题解决形式;第二,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风格与特点为基础;第三,学习策略教学要以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技能知识与技巧为基础;第四,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学习策略一般就是为创造性教学目标服务的,而不就是为知识性目标服务。王老师,从理论上反复全面地讲述各种学习方法,并对学习方法讲座的学习进行理论考试,就违背了上述的基本要求,学生虽然从理论上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但不会将这些学习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中去,反而影响了其她学科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时要注意: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途径可以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尝试监控与教师亲自指导来实施,按步骤有重点地将学习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当中。





上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第七至九章)答卷参考答案
下一篇:24秋国开电大春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第一至三章)答卷参考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