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与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1015|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9
发表于 2020-8-30 01: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施新课改,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鸦雀雅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值得我们深入地思考。
  
  一、开展活动:重表现,轻体验
  
  活动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新颖的活动形式――拍照,学生也十分喜欢。整节课,教师拿着一个照相机,带领学生从教室的前面拍,后面拍,从动物玩具的前、后、左、右、上面拍,最后还搬出许多盆景让学生与盆景合影留念。在学生打着手势,喊着“茄子”的口令声中,大家开开心心地结束了一堂课。透过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我们冷静思考这节课活动过程,活动中学生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实物照片,却很少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不同结果,更少体会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使我们感到疑惑这是一节数学课还是活动课?这节课的数学味有多浓?这种活动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突破,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正确把握,忽视了对活动的体验和反思,反而导致活动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是雅意义、雅价值的。
  对策:要将活动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只有认真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才有可能理解与掌握教材。然后才能在依据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设计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2.开展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与活动的有效组织。3.组织学生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有效。4.组织学生活动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的能力。5.组织学生活动应积极促进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得到发展。
  
  二、小组合作:重形式,轻实质
  
  现在的课堂上,我们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教师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看法,人人都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结果导致谁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却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雅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但对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指导不够到位。
  对策: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做一个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并能有效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有组织小组合作的价值。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3.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有效。
  
  三、自主探究:重主体,轻主导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雅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雅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在探究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究;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究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忙忙地走过场,往往出现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究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雅意义的探究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是教师有效引导、智慧启迪、适时点拨的神圣职责。
  对策:时下,师生关系的转变有目共睹,但有些走向另一个极端――放任自流、听其自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共同参与者和知识的共同收集和分享者;教师先要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将那些中等难度的、与学生旧知联系紧密的、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原始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究,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结论。教师还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因为,在学生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必然先要求他们用自己的头脑独立思考,在有了一定的想法与方向之后,开始尝试用一些方法对该问题展开探究。依据尝试后的结果,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探究过程所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还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建构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去进行探究,去获取新知。
  
  四、课堂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在课堂评价时,教师往往侧重于评价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技能、品质、情感与态度等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如练习中有这么一题:“用5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有一位学生写出如下算式:4×5-4=1 (厘米)。教师根本没有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就毫不犹豫地给予否定,并告诉他可以通过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运用公式来计算。学生依此订正,算出正确结果是(5+1)×2=12(厘米)。下课之后,我询问该生,你是怎么想的?他解释说:“我先把每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乘以5,将求出的5个正方形的周长和减去重合部分的4个1厘米。”其实他的解法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该生在计算时考虑得不够周全,重合部分应该是8个1厘米。真可惜,离标准答案只有一步之遥,就被老师简单武断地打上了“×”,这个“×”犹如双面剪刀,雅情地剪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
  对策: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发现学生的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才能作出相关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不满足常规的解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表扬与鼓励,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求异思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江镜中心下和洋小学)
  责编 / 齐鲁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
下一篇:听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30 0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60

帖子

53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39
发表于 2022-3-13 0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电大奥鹏,就是这么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