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也精彩

[复制链接]
查看: 906|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3
发表于 2020-8-29 09: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熟记成语”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从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板块。用好教材这一资源,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尽管学生积累了很多成语,却不知道拿来用,或者用得不够准确。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编者精心提供的教材例子,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成语?经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应该摆脱以往习惯的就成语教成语的套路,创新“熟记成语”的教学方法,让成语教学也充满情趣。
  一、 随文揭示,文词结合
  为了便于儿童学习成语,单元里成语歌的内容大都与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我们教学成语歌时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善于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知识储备。比如在教学成语歌“人雅远虑,必有近宝”“有备雅患,防患未然”时,联系《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有关情节,对照蝈蝈和蚂蚁的不同表现来理解意思就可以了。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到了冬天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雅远虑,必有近宝”。而蚂蚁就不是这样,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储备过冬的粮食了。由于事先有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雅患,防患未然”。同样,教学成语歌“博闻强记……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忍辱含垢、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时,联系《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的内容来理解,教师不必作什么讲解,学生也能理解大部分成语的意思。如学生读到“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时,就理解了什么是“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读到“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 0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时,就不难理解什么是“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了。将这类成语与课文内容教学相联系,儿童容易理解,学得具体实在。
  二、 巧用谜语,乐学成语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编谜语的形式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因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的谜语。通过编谜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谜语和成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谜语的谜底就是成语。教学时,教师从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谜语入手,激活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反过来让学生编谜面,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出谜底。下面请看第六册《练习2》的成语教学片段:
  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
  生:什么谜语呀?
  师:航空公司开业,打一成语。(提示:是和乘飞机有关的)
  师:(出示第二单元八个成语)同学们,老师出的谜语,谜底就在这八个成语之中。
  生:谜底是“有机可乘”。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航空公司开业,就有飞机可以乘坐了。
  师:对!祝贺你。但老师要问你一个问:“‘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飞机可以乘坐吗?”
  生:不是的!它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
  师:你说得太好了!“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有空子钻。理解成语不能光看字面,要深入到成语的内部,从整体上去把握,还要联系相关句子进行理解。(熟读八个成语)
  师: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余七个成语的意思。请同学们编谜语,让老师来猜猜,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从其余七个成语中选择一个编谜语(水平高的可以编两个、三个)。老师来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谜语最有意思。
  生:哑巴。
  师:有口难言。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有志竟成。
  ……
  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猜谜语活动,不少谜语编得非常精彩,不记下来十分可惜。现在把你认为有意思的谜语记在书上,回去考考爸爸妈妈,好不好?
  生:好!(学生整理谜语)
  三、 讲述故事,巧妙点拨
  成语的出处不同,含义的深度也不同,源于典籍的比较深奥,来自民间的比较通俗。所以教师别让学生死背释义,可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创设情境帮助理解成语的意思。教材所选的成语不少就是典故、寓言或神话,课前让学生准备成语故事,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听一听这些故事,故事这种形式本来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故事的内容学生很容易记忆,自然也就明白了成语的意思。
  例如一年级下册《练习3》中安排了“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这四个成语,由于学生已熟读了《精卫填海》的故事,教学中,我就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突出愚公的话:“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一直移下去,直到把山移走为止!”学生们马上联想到精卫的话:“哪怕一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我再因势利导:精卫和愚公在这么大的困难面前顽强不屈、坚持到底,这就是“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紧接着让学生把这四个成语连贯起来,用坚定的语气诵读,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坚定之情,读出了心中的赞美、敬佩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之所以这样编排,也正是为了让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成语开展创造性的教学。只有创新“熟记成语”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认知兴趣,满足学生学习成语的情感需要,成语教学才能使学生在积累成语时,学得快乐,懂得透彻,用得灵活,真正“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桃园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中发现Ni: 成语教学也精彩




上一篇:教师要像农民种植作物一样呵护学生
下一篇:语文创新教育途径的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9 09: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