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

[复制链接]
查看: 999|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705
发表于 2020-8-29 0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现代散文鉴赏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现代散文鉴赏的重点,并提出了一些鉴赏的方法。
【关键词】: 中学现代散文 鉴赏教学 教学方法
  
  散文又称为美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与诗歌、戏剧、小说并称为四大文学体裁。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散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并且,由于散文材广泛、形式自由、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且个性鲜明,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因而相对而言他们对散文的教学期望值也较高,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散文鉴赏教学工作。
  一、中学现代散文鉴赏的重点
  中学的散文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一)叙事散文。这类散文主要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在写人叙事中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如许地山的《落花生》,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抒情散文,这类散文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表达强烈的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春》。(三)写景散文。这类散文主要是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方式,在进行景物描写的同时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四)哲理性散文,这类散文以随感的形式抒发作者在所见所闻中获得的感悟。如杏林子的《生命,生命》,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
  要进行散文鉴赏,就需要在掌握散文特点的基础上,体会散文的意境之美、文字美、情感美和哲思美。
  1.欣赏散文的意境美。意境是由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能启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中学散文教学中,学生体会了意境之美,才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散文的思想感情、写作技巧等。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就是一篇具有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的经典作品。特别是“月华如流水”的那一段,该段重点描写了荷塘的月色,作者用“流水”似的“泻”来形容满月的普照,令人仿佛亲临月华如水的场景。而“薄薄的青雾”,透过薄雾看荷塘,景物更具有朦胧之美,令人仿若在梦境中一般。在这幅画面中,月光、荷塘、青雾,展现了绘画的构图美;明与暗,层次和色彩,造成视觉上的美感。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美感之时,教师应该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而去感知作品中蕴含的艺术感染力,并在体会美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将这份美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欣赏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
  2.品味散文的文字美。与其他的文学形式相比,散文的语言更具美感。散文也被称为美文,散文就是语言的艺术,其文字具有参差之美、回环之美和整齐之美,体现在文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美等诸多方面。在《荷塘月色》中,“月色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两句极为朴实,却一直为人所称道,特别是“泻”和“浮”字的运用。“泻”富于静态的月光以动态,令人切身体会到月华如水的意境。“浮”字写出了荷塘上雾气之貌,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散文的语言之美是多种多样的,是富有个性的,要真正体会散文之美就需要用心地去体会语言的内涵。
  杰出的散文家善于用不同的风格去塑造散文之美,如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隽永,巴金散文质朴优美,冰心的散文委婉明丽,鲁迅的散文精炼深邃,茅盾的散文朴素优美……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出了作者不同的个性与艺术魅力。在中学散文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语言风格。
  3.感受散文的情感美。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雅论作者采用怎样的语言风格进行自由创作,其围绕的中心始终都只有一个,即在散文中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散文由于形式上比较自由,多是作者随兴抒写,因而在字里行间更易流露出真情实感。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从儿子的角度几次写了父亲的背影,写由那背影在儿子心中产生的细细涟漪,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的却是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
  散文是作者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和寄托,即使只是简单地描写一事一景,其抒发的也是作者最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因而其蕴含的感情也往往会显得自然而真切,特别能够打动人心。
  4.体味散文的哲思美。一直以来散文都是以纪实为本,体现着作者对人生的探索,对生命所思。散文可以说是作者切身体验和纯正思考的产物,是作者对人生在世的思考,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于散文之中蕴含着哲思。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散文中独具浓重生命个性色彩的一篇,极具艺术感染力。作者在地坛中对被毁灭的命运进行生命思考,对生与死执著地追问,探索着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于绝望中寻找着希望,带着独特的凝重与凄然的气息。《我与地坛》最独特的美就是在这篇散文中蕴含的生命哲思。因而在鉴赏这篇散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分析,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体会到具有哲理意味的永恒的命题,从而让审美活动演变为对心灵的拷问,对人生的思考。
  二、现代散文鉴赏教学方法
  1.美读法。美读法也称为品读法或是吟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雅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我们应通过自己对散文的领悟,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情感的酝酿,反复地吟咏诵读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感知和感悟。
  在散文鉴赏教学中,教师采用示范美读或是听名家诵读的方法,可以快速地使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氛围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如朱自清的《春》,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都是明朗欢快的,采用活泼、轻松的语调进行朗读,给学生以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感觉,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自由。而鲁迅的《纪念刘和珍》悲歌当哭,带着一种沉痛的悲思与愤恨,因此在读的时候要深沉肃穆,语调沉痛,体现出慷慨悲歌的基调。
  2.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将不同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认真对照,分析其相同点,在比较中进行鉴别。比较阅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如在学习完《荷塘月色》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等散文,通过比较进一步地对作家的创作风格、独特散文意境的创设等进行探究。(二)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进行比较,通过同一题材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不同作家、不同行文风格写出来的文章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就不妨和《陋室铭》进行比较,通过两篇文章流露出的不同志趣比较来更好地领悟《我的空中楼阁》中蕴含的精神追求。(三)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作家在谋篇布局、形象塑造和遣词造句等艺术表现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差异,总结和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和艺术风格。
  利用比较法鉴赏散文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还能完善鉴赏能力的结构,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散文鉴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散文的意境美、文字美、情感美和哲思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阅读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玲玲.散文鉴赏教学方法探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2]干敏.高中现当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04).
  [2]李翠青.中学现代散文鉴赏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在大学语文中践行乐读与乐学的探索
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9 00: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