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惯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复制链接]
查看: 1163|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363
发表于 2020-8-28 22: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培养认真听课的习惯,学会倾听
  学习离不开倾听,与人交流离不开倾听。善于倾听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也是他们以后学习、生活所必备的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没有足够重视对孩子“听”的习惯的培养,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与人交流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就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障碍,与人交流造成障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要注意立足课堂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易分散的特点,老师要控制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倾听,从而有效地与老师、同学形成交流。
  二、培养勤思好问的习惯,发展思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上没有问便是最大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学就是找疑解疑的过程。找疑就需思考,勤于思考才能产生问题。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除了自己思考解疑,还要敢于开口求教。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因为学生从有疑问到提出问题,也要在脑中经过思考,才能将问题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学起于思”,勤于思考的学生,一定是思维敏捷活跃,具有强烈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探索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逐步养成习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提高他们探索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勤思多问中,活跃思维,发展思维。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可以启发心灵,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阅读可以拓宽知识,增长见识;阅读可以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学好语文不仅要读好语文课本,还应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与智者对话,与大师交流,从而形成读经典、学经典的氛围。刚开始时可以按老师提供的篇目去阅读,逐渐让学生自己选择有益的读物去阅读,在阅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吸收更多的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好汉字
  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学生写好汉字的根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书法作品,让其感受汉字的优美,了解书法是一门艺术,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在内心产生写好汉字的驱动力。教师还要做好示范,教学时板书规范美观,用自己良好的书写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经过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书写知识,如字的笔画书写方法、间架结构等。从而使学生写出美观的汉字。
  当然,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逐步形成。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动脑筋,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逐步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谈舞蹈教育认识的深化
下一篇:“灵犀”梦幻作文学校(十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8 22: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