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完善,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标》不仅将“人的发展”列为本次新课改的宗旨,而且特别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每一个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和并发挥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以此来优化教学。
一、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情感的飞扬,知识的渴望
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要使其变为有效的动力,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可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种接近生活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实践证明,学习新内容时,对情感有效的激发能使学生增强探究问题的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推波助澜,情感塑造品质
初中生正处于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期,人生观、社会观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品质的塑造。教师可用爱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积极的期待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在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对爱与被爱的正确认识。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美感能够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热爱的感情。美能把学生带入想像世界中,使其想像丰富活跃起来,进而调动表象存储,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意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感受。
二、运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1.教师健康的心理是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教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还要懂得良好的自我调适,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2.充分挖掘教材是情感健康教育的关键
课堂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3.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置疑和乐于合作与交流,并对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改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关注评价体系,巩固成就动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人为本,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人是离不开情感的,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教学艺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才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反思与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后现代审视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中“渔村船文化”课例开发和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