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笔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复制链接]
查看: 553|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89
发表于 2020-8-21 17: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是许多语文教师的一大疑问。语文是一门社会人文学科,其外延极广,在一节四十分钟的课上,让学生既掌握语文知识,又得到关于生活的启示并不是一件易事。
  就这一问,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能否从学生的课前预习入手呢?预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始了新的尝试――让学生写预习笔记。
  笔者把预习笔记分为五个版块:重点字词、段落层次、文章中心、自主质疑和预习心得。五个版块按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同时,这也是对学生预习方向的宏观指导。
  一、掌握重点字词,为课堂学习服务
  对字词的掌握一直是语文基础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很难像小学语文教学那样对一篇课文中的字词做逐一的讲解。要想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重点词语,只能在课前或课后下功夫了。但在课后,即使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去掌握这些字词,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并没有很好地帮助他们去理解课文,而脱离了文本,脱离了实际应用,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就谈不上扎实。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预习笔记,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疑难词语摘抄到本子上,并通过查阅工具书深入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这样,对词语音、形、义的掌握就真的可以为课堂学习和课文理解服务了。此外,再辅以课堂听写、小测试等,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既让学生收获了预习的成就感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二、把握段落层次,为课文理解作铺垫
  就学习一篇文章来说,把握段落层次这一环节甚为关键,因为它是更高层次解读文章的基础。但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开放,已经不满足于一种方法、一个答案。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划分段落层次,但有时学生会问:老师,我这样划分段落层次行不行?很多时候,答案是:行。《新课标》提到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按照这一要求,我让学生在预习笔记中,按自己的标准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可能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够完全准确地划分好课文层次。但至少,这样的一种层次划分是经过了学生初步思考整理的。在正式学习新课的时候,我会先让大家做一个短暂的交流,为学生指出一个划分段落层次的大方向,再展示一两种典型的划分方法。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达到了让学生正确划分文章层次的目的。同时,这种课上交流学习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感知文章中心,明确课堂学习方向
  把握文章主旨或中心思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这一环节牵涉老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较多。一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都是共性与个性并存的,而对于思维活跃的初中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能提出自己对课文个性的理解。此外《新课程标准》也提到,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我让学生在预习一篇文章时把自己对文章中心主题的理解记录下来,虽然学生的观点不一定准确,不一定完善,但这却把课堂教学的前沿推向了课外,推向了学生更广阔的生活,在学生已经对这篇文章有了初步感知后,再去探讨文章的主旨中心的问题,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
  四、学会自主质疑,促进课堂高效交流
  设置“自主质疑”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筛选整理后记录下来,到校后可以和老师、同学探讨。在课堂上,学生也能做到听课有方向,有重点。对于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解决。有一句话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提问是质疑精神的体现。
  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能仅靠课堂的教学,更多的时候,学生经过思考筛选的质疑才更有探究的价值。在预习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学生能把自己遇到的疑问进行筛选整理,这样的质疑就可以让课堂讨论提高一个层次。
  五、写好预习心得,营造课堂教学情感氛围
  学习就要有所收获,但就语文教学来说,知识上的收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对生活、人生有思想认识上的提升。
  如在教学《背影》前,我让学生写了预习笔记,有一位同学在“预习心得”版块中这样写到:“虽然时隔多年,但作者仍然不能忘怀父亲曾经给自己的关爱。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如此,那一顿顿丰盛的晚餐,一杯杯冒着热气的牛奶,还有那一声声叮嘱,雅不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深情……在生活中,只有心怀感恩,才会收获感动,收获幸福。”这位同学已经领悟到这篇文章的思想情感,更难得的是他能把这种情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和教学中,有很多的道理,学生自己感悟出来,总结出来,比我们去讲管用得多。
  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拓展我们的生活。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对亲人的感恩,对祖国的热爱,对朋友的宽容理解做一个记录,就相当于学生做了一次自我教育,相对于说教来说,这种教育的效果更好。回到课堂教学,这也让学生为自己的课堂学习营造了一种情感氛围,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一篇课文,定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学生,预习是提高他们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学生有组织的预习才是一节语文课的真正开始,做好预习笔记,让学生提前感知课文,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二中新民校区新民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三十六计”法初探
下一篇:分层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21 17: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9

帖子

54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74
发表于 2022-3-12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2333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5

帖子

516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67
发表于 2022-3-14 05: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