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教学 突出能力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 960|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12
发表于 2020-8-21 16: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学物理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改革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引起关注,尤其是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下面本人阐述几点认识:
  一、关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具体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新教材特别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物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物理知识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课堂的教学中,要从学生喜欢的物理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使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沉浸在自主学习的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只有充分而恰当地利用了具体的生活资源,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体验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的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兴趣,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生动的物理情境,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有趣,从而激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在愉快的气氛中相互交流合作,自己动脑认真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沿着物理学家探索问题的轨迹,进行探究活动,充分体验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的艰辛,并体会这一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雅穷乐趣。使学生主动关心生活,关注身边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和敏锐的物理眼光,让学生从小懂得:“身边有物理,物理就在身边”。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这种特定的生活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因此,在提问题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同的人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不要求统一的思维层次、习惯和模式,更不能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够新奇而加以否定,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不同的看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同的发展中学习物理,解决物理问题,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物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注意创设问题情景的弹性限度,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在把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要有一定的弹性。具体创设物理情境时,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发散性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开放性教学的设计正是新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的显著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题发挥,由浅入深、发散式地延续了教材,这样多层次的开放性设计,既体现了差异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物理知识”,“不同的人在物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而且也为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四、关注课堂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应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质疑”的课堂教学策略,是达成此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融合进去,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各抒己见,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领悟,去实践,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不言而喻,课堂效率高,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各种能力得到相应提高。
  在学生熟悉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找准切口,引导学生质疑,可根据问题的题眼,从规律的关键所在入手,引导学生层层质疑,并师生互动起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实践活动中去,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和自己已有的物理基础,加以体验,从而诱发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突破思维定势,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也得到培养。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教材的内在魄力,关注教学手段,努力诱导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发挥出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的潜能,增强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再谈新课程语文课堂的导控艺术
下一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三十六计”法初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21 16: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