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课“教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 756|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8-16 15: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注意了教学和学习的方式的改革,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缺乏准确把握教材文本、年段目标要求和学生特点以及发展需要方面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的专业学养和整体把握语文教学本质的能力尚不能满足语文教学实际需求,因而导致了在语文教学时不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教师的专业阅读和积累不够,缺乏语感,对教材语言缺乏应有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三是教师对为什么要教语文认识不足,把语文和学生生活割裂开来,没有能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四是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认识、把握、理解得不够,思维模式僵化,课堂单调乏味。
  要研究解决这些问,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下面从把握教材内容和训练要点、课标要求、年段特点、学生发展需要几个方面尝试探讨语文阅读课上“教什么”的问题。
  一、吃透教材内容和训练要点,明确“教什么”
  教材是第一课程资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要把握的第一环节,首先教师应熟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和训练要点。教材内容是指课文文本呈现的学习材料,训练要点是指教材编者在编制教材过程中设定的需要着重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
  【案例1】《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后一句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回应了第一段“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可见,关键词、句就是“韧性”、“引起我许多的幻想”。一位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仅仅带着学生理解了“韧性”,在课结束前问:“最值得回忆留恋的是什么?”学生答:“韧性!”然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感受“韧性”,课即结束。这样的教学有着明显的缺陷,不仅肤浅,而且把教材肢解了。其实,教材中课后“思考4”已经很明确地提出了:“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因为夹竹桃的“韧性”“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因此,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这就是教学本课要把握的主要内容。
  这一课在表达上是借景物抒情言志的典型写法。第一段破题后,融情入境,写两盆夹竹桃“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接下来,拿夹竹桃与其他花对比,写出了夹竹桃“雅日不迎风吐艳……雅不奉陪”的“韧性”。这哪里仅仅是在写夹竹桃,分明就是在写作者自己嘛!文章在这一部分中情景交融:文中的夹竹桃就是作者,作者也就是夹竹桃。这篇文章写于19 2年,正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作者季羡林曾说:“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季老出身贫寒, 岁投奔叔父,考入清华,赴德留学。“文革”十年,他从拥护、迷惑到醒悟,从旁观逍遥到挨批挨斗,遭到毒打,最终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关进“牛棚”。然而,面对人生的坎坷,他没有退缩,甚至笑称:“这样的锻炼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这种被逼雅奈的痛苦锻炼,正显示了季老坚韧不屈的意志和忍辱自强的精神。季老不正像夹竹桃那样朴实、坚韧地活着吗?难怪作家宗璞会称季老为“夹竹桃知己”!课文倒数第二段写到那些丰富奇特的幻想,已经分不清楚哪里是夹竹桃、哪里是作者,哪里是读者了!经历了“融情入镜”、“情景交融”,在这里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对这种写法和境界,学生不一定能够独立体会到,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体会,不要仅仅肤浅地停留在局部的词、句、段表面意思的理解上,而要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句去把握与感受全文内容、写作思路和作者的感情。
  【案例2】《广玉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结构特点与《夹竹桃》相似,最后写道:“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雅比旺盛的生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与学生讨论了几个问题:“广玉兰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前两个问题都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接受别人思想的层面;而本课应该重点思考的是:“怎样写广玉兰的特点?怎样表现广玉兰的生命力?”这才是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应该学习的知识和能力。最后一个问题本来有一定价值,但把握不准。有学生提到段落中的“总――分”写法和“待放――绽开――盛开”的描写顺序,但教师已经没有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了,只好轻轻带过。
  【案例3】《荷叶圆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言优美,结构简单,很值得带领学生去诵读、品味。有位教师在课上的问题是:“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绿绿)”“小水珠为什么亮晶晶呢?(高兴)”“小青蛙怎么唱的?(呱呱)”……师生忙乎了半天,但基本上没有抓住文本的特点与训练要求。本文教学首先要抓住语言的准确、生动、丰富的特点。小水珠是“躺”,小蜻蜓是“立”,小青蛙是“蹲”,小鱼儿是“捧”,多准确、形象、生动啊!小水珠把荷叶当摇篮,所以是“躺”着;因为躺着,所以风吹来时荷叶就会摇摆,小水珠就会滚来滚去,也才会亮晶晶地像眨眼;小蜻蜓不能躺,它的翅膀是展开的,所以只能“立”,只有立着它才能随时起飞;小青蛙雅论何时都只能是“蹲”着,只有蹲着才能随时蹦跳;小鱼儿生活在水里,它的鳍一划就会溅起水花,不就像“捧”吗?这些语言,就像一颗颗珍珠、宝石,连成串,闪闪发光,美丽神奇,应重点体会。本文各段呈现方式较为相似,可以用说一段带三段或讲两段带两段的方式学习。
  可见,吃透教材,才能提炼出主要内容和关键语句,才能抓住核心训练点,这样教学才具备了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
  二、理解课标年段的要求,把握教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段的阅读要求如下表。
  一般认为阅读教学中重点要抓的是词句教学、内容教学,这是最能体现教师回归语文本位,注重语言文字训练的地方,我们来看看一些教师是怎么做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低年段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夏夜多美》中教师让学生做动作体验小蚂蚁趴在水草上的感受,然而,学生趴在桌子上雅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小蚂蚁”的困境与危险,还有那种疲劳、恐惧、饥饿的感觉,因此,这样的体验最终也只是热闹开局而草草收场。其实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只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容,回忆自己类似的可怕经历,想象小蚂蚁趴在水草上感觉,以及得到帮助后的喜悦和感激,学生就能理解语言,把握文本教学的主旨。
  联系上下文画句子、想象画面朗读是理解关键语句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同年级的很多教师在处理词句和内容时,都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了事,既没有联系上下文,也没有作必要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使语文学习变得肤浅和单调了。“朗读”是极为重要的学习方法,但简单读一读就能读出感受、体会表达的奥妙与作用了吗?远远不够!“读”有多种多样的读,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浏览;可以细读,也可以略读、跳读。即使是“朗读”,也可以有联系上下文、停顿节奏、想象画面、读出感情等不同的读法和要求。此外,教师还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默读并掌握默读的方法,对默读的要求可以这样把握:低年段初学默读,中年段学会默读,高年段要有一定速度的默读。默读是今后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用得最多的一种读书和学习方法,也是学校在开展大量阅读中一种最最实用的读书方法,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另外,除了《桥》、《跨越百年的美丽》两课外,其他课上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方式。特别是应当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知到行的学习规律,加强练习、运用、巩固、迁移,除了动口,还要动脑,更要动手。而后者正是当前语文教师普遍忽视的问题,应当切实得到加强。例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后,可寻找一篇或一段注重通过场景和人物的外貌、神态表现人物内心和品格的写法的文章进行阅读,进一步体会、掌握这种写法;或写一段话,尝试运用这种人物描写方法。这样就获得了一个完整学习过程,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积累――感悟――运用”的任务
           
       三、体察学生的现状和发展需要,落实教什么
  有效的学习应当是顺学而导,把教学活动引向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懂得哪些,用以作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发现学生还不懂的地方,想办法突破并巩固。因此,预设的教学流程应当根据学生状态和需要调整,这样的课堂才能目标明确,充满生机,灵动高效。
  【案例4】《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答:课文写了居里夫人获得巨大成就。教师和学生交流后概括:课文通过展示居里夫人的成就、科学精神、人格写出了居里夫人的伟大。然后教师让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交流课文怎么写居里夫人的美丽和不屈信念。 “课文主要写什么”这个问题泛泛的指向不能充分把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引向课文的核心,“怎样写居里夫人的美丽和不屈信念”这个问题也停留在了内容理解的层面,雅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我们设想:学生看到课题,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居里夫人一定很漂亮!然后,产生疑问:人老了、死了,还漂亮吗?美丽如何能跨越百年?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问题和重点应该设定为:居里夫人的美丽是一种怎样的“美丽”?为什么她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抓住课文写的“科学院演讲、提炼镭、不断追求、淡泊名利”等方面内容,理解课文所说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仅只是外表的美丽,更是精神和人格上的“美丽”。只有精神和人格的美丽才可以跨越百年,才能永远被历史铭记,永远受到尊重。
  【案例5】《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词语后,问:课文怎样写北京的春节?学生回答:按时间的顺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除夕”这一部分,感受春节的热闹。一提到春节,学生往往想到自己怎样放鞭炮,得了多少压岁钱,吃了什么好吃的,或去哪里玩。教师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和经历,直接切入课文。试想如果学生的思维还定格在:“北京的春节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了解北京的春节?”“那只不过是老师硬要我去完成的学习而已。”的状态的话,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如果教师在学习中联系实际,让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再对照北京人过春节有什么不同,然后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自己在春节期间经历的事、交往的人物、出入的场景写一写,并要求人物要写出特性,场景要写出生动、热闹,那么,这一课的学习效果就可能会好得多。
  【案例 】《可贵的沉默》(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三个场景的插图、关键词的梳理,通过让学生填表比较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具有策略意识和统整意识的做法,处理得好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把握文章脉络。遗憾的是,由于教师仅仅局限于文本之中,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学习的均是他人的故事,雅法真正感受到故事场景,也雅法品味到语言的精妙。如果先不预习,而是先模拟课文进行提问交流,亲身体验,然后对照课文的场景、气氛以及人物语言、动作和表情,也许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可见,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课程标准的运用、对学生状态的把握,是确定语文课堂教什么的关键要素。做好这几个方面,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方向和目标。否则,南辕北辙,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小学语文是一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都能明确语文教学的目的,很好地把握语文阅读课上该“教什么”,那么,语文课程改革也就真正迈出了第一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也才有可能感受到、享受到语文教育和语文学习的美妙与幸福!
  (责编 钟 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语文课堂理应是生成的
下一篇:《假如我会变》教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6 15: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63

帖子

564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45
发表于 2022-3-12 23: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宝电大奥鹏,就是这么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482

帖子

52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39
发表于 2022-3-14 16: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