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学生健康 重视课间休息

[复制链接]
查看: 654|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465
发表于 2020-8-15 22: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课间休息是消除上课所引起的疲劳,是保证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要使学生在课间有意识、有技巧的进行自我调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关心维护健康的习惯、能力和意识,把体育与健康学科更好的与日常学习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课间休息 学习效率 室外活动
   DOI:10.39 9/j.issn.1 12-8289.2010.10.010
  
  课间休息是消除上课所引起的疲劳,是保证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课间休息应到室外去,这样做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和受到阳光的照射,这有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二是在室外活动,能进行远眺,可以使眼睛得到休息,从而起到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三是保证教室充分地通风换气。据研究,教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随着学生停留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学生的疲劳,还会引起注意力涣散,思考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而体育教材由体育更改为体育与健康,就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育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即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如何把这一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是体育与健康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能体会到这门学科的作用意义及实用价值,这是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思考的问。如果我们能把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得学生在学生时代就能根据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门学科,那么就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再认识过程。
  通过一段时间对部分学校的调查观察,发现学生在学校课间休息质量差,甚至根本得不到休息。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课间休息质量好的只有1%,差的高达13. %,这说明学生是在打疲劳战,这肯定不利于文化课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影响学生课间休息的主客观因素以便改变这一状况。
  那么,影响学生课间休息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常见情况为:教师经常拖课;学生主动休息的意识不强;没有放松自我的技能贮备及能力;作业量太多等等。
  11%的学生反映部分教师经常拖课,而毕业班拖课现象尤为突出。这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时身心疲惫加重,注意力降低,接受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下一节课的上课效果,下一节课又拖再下一节课的课,这样将产生恶性循环。而有意识主动利用课间有限时间进行放松的只占15.8%,而随意度过的学生占84.2%。学生在课间除了处理个人卫生外,习惯于在教室里做作业、聊天、睡觉发呆、望风景、听音乐、喝水、吃零食等等。
  到户外的人数的普遍比较少,与现代学校建筑结构也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底楼层低的学生比较多一些;学生到教室外的人数比例,也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紧张程度有关系。
  学生应采用合理的课间休息方式。
  事实上,室外散步、徒手操、呼吸新鲜空气、远眺、身体的各种伸展、拉伸、活动筋骨动静互补积极休息等等方式可以调节身心,保证下一课有充沛的精力行动。因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在课间创造一种积极休息的氛围,让学生充分享受课间的自由。体育与健康教师更有责任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课间休息放松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享受到体育与健康的魅力。
  具体的尝试如下方式:
  呼吸:走出教室深呼吸,做到呼与吸尽量平衡,吐故纳新,增加大脑氧的供应量。上课教室里人数太多,空气混浊,二氧化碳及人体散发的废气浓度高,特别是冬季门窗紧闭,浊气更不利于学生的新陈代谢。
  眼望:学生应该走出教室远眺,让视线自由的伸展,以缓解课上近视给眼睛带来的疲劳。同时左右上下主动运动眼球,减轻课上目不转睛听讲带来的视觉疲劳。
  耳听:音乐是大自然和谐灵感的火花,有利于身心的和谐。学校可在课间及时为学生播放音乐,一般以抒情悠扬的音乐为主来缓冲课堂上的紧张。
  交谈:课上没有谈话的自由,课间心里需要宣泄,学生课间应该走出教室,自由的进行谈天说地,讨论各种有趣的话题,减缓专心听课后的压抑,在谈笑声中获得良好的情绪。
   另外,散步是学生课间最易做到的运动方式,散步路线尽量靠近绿色植物多、视野开阔的地方;舒展拉伸运动是上课固定姿势的互补运动,是最有效的身体放松,如伸伸懒腰、颈腰的屈伸、上肢的左右互掰、下肢的压腿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练习中做到缓慢、呼吸均匀,次数根据时间及个人情况来决定;可结合古代养身技巧身心合一的进行运动:叩齿、咽津、运眼揉鼻、搓面、提肛等。这些动作简单易行,活动不占地面,适合课间休息运用,既能刺激调节各种感官,又放松了身心又起到了养身健体的作用,学生如能在课间坚持运用将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延伸补充,学生将受益终生。
  当然,课间练习方法根据不同年级来设计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总的原则是便于开展、运动强度小、难度低、可操作性强,并能照顾学生的性格特点,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余地,才能实现真正放松。
  要做到以上,也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务处要求教师不拖课,保护学生10分钟的休息时间; 学生能在课间为学生播放音乐; 利用《体育与健康》的室内课为学生传播课间积极放松的知识和技能,做到简单易行、契合实际,培养学生主动休息的概念和能力。
   总之,应该还给学生自由的课间休息,并为学生创造积极休息的范围,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补上教会学生在课间积极主动调节身心的这一课,使学生在课间有意识、有技巧的进行自我调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关心维护健康的习惯、能力和意识,把体育与健康学科更好的与日常学习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
   朱瑞宏,男,中学高级,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优化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下一篇:彰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5 2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