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对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启示

[复制链接]
查看: 611|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8-15 14: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阐述,结合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局限性,根据相关理论观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就业指导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就业指导;创新;教学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也并不能绝对准确雅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1]
  1.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所有的知识都是主体自己的认识活动的结果,主体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的理解。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雅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辨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2]
  1.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该促进、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尊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并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建构主义要求在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即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力,最终使学生成为能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3]我国学者把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4]
  2.当前高校就业指导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通过就业政策宣讲、就业准备辅导、简历制作指导、模拟面试等集中理论授课的形式针对应届毕业生开设,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职业道德、掌握求职技巧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一课程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材内容中抽象的理论过多,较有说服力的经典实例较少,或其中案例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教学理念缺乏全程化意识,当前就业指导课程多面向高年级学生,违背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宗旨。目前就业指导课程仅锁定为高年级学生,距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学较远;[5]教学内容单调,方法陈旧。当前就业指导课主要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集中授课,内容大概包括就业形势的分析、设计自荐材料、求职方法与技巧等,趣味性、实用性、深刻体验的实践环节少,对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根本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深刻性。
  3.建构主义理论对就业指导教学的启示
  3.1建构主义理论对就业指导教学理念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过分注重书本知识,并将缺乏实用性的书本知识作为固定不变的学生雅条件接受的东西,这样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降低了学习兴趣,扼杀了创造精神,难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就业指导教学理念上,建构主义认为要通过活泼生动、切合实际又不乏创造性的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富有情境性的教学实践中学会认知,把培养学生灵活适应未来不确定情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以上过程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应一改传统的面向高年级开课的教学方法,逐步扩展到全体高校学生。
  3.2建构主义理论对就业指导教学活动的启示
  3.2.1尊重学生的初始知识经验,引发学生转变就业价值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时引起的认知冲突或认知心理不平衡时认知结构所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要引发学生的认知结构冲突,这点在就业指导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初始的就业价值观念,教师若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灌输”,强行要求其转变价值观念,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应重视学生原有的对就业的知识和经验,倾听、解释学生头脑中的想法,描绘出学生原来的就业价值观图式,并把其中正确的知识和观念作为新观念的生长点,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以及政府出台的就业政策,通过案例分析、参观学习、实地考察等直观的探究性环节,揭示初始就业观念与实际形势的“不协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原有经验与事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转变并接纳适应新形势的就业价值观念。
  3.2.2采用扩展教学策略,提高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集导向性、实用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从而引发价值观念的转变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中,课堂由教师来主导,学生的参与性低;课程内容是预设的、封闭的;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对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按照建构主义观点,教师可采取扩展式教学策略,超越书本和传统的宣讲,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历探究实践,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比如亲临招聘会现场、设定模拟招聘会、情景面试等;就业指导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课程,教师可根据模拟情景如让每个学生都充当招聘主考官,在模拟情景中设计切合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独立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未来的就业环节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3.2.3开展合作学习,加强交流学习,巩固新观念的建构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除了必要的教师独白外,教学更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或多向的对话。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既是学习者个人的建构活动,更是学习共同体的合作建构过程。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首先是合作文化的环境,每一个成员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 ]
  因此,在当前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中,应一改传统的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使课堂上不同情感、信念、价值观之间发生碰撞,从而产生超越知识本身的感悟与发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心理测试、职业测评、模拟面试和深入企业见习等形式多样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由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和分析,取得共识后进行组间交流和协商,达到“沟通”和“合作”的目的。通过多方交流和碰撞,学生会开阔自己的眼界,促使自己重新认识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完成饿巩固对新知识、新思维和新观念的建构。
  (下转第8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
下一篇:对发展城镇社区体育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研究与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5 14: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