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插艺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复制链接]
查看: 575|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28
发表于 2020-8-15 11: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中阶段要求通过数量有限的诗词教学,让学生在初步掌握古诗词的基础上激发其进一步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且领略一定的审美情趣,这并非易事。那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叩开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去领略、感悟、赏析古诗词的意境呢?
  
  一、依诗造境,活化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穿插教学方法对学科内彼此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比照,可促成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1 联类比照,理解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向诗人的其他诗词拓展延伸,在联类比照中理解诗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写的古体诗,诗人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更多的人以及更普遍的社会问,表现了他宝国宝民的思想。为加深学生对它的理解和把握,在反复诵读仔细琢磨该诗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回忆、搜集作者的另外一些诗作加以交流体会。这样以诗教诗,以诗学诗,联类比照,由此及彼,学生既可加深对诗意的把握和理解,又可拓宽阅读视野。
  2 整合教材,深化意境。教学时对同类题材的诗词按其风格特点进行整合,筛选其异同点加以比较,并穿插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整合对比中领会诗风诗情,在穿插拓展中升华诗词意境。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的5首词,若按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散乱。为提高教学效益,可按女子表达的愁和男儿表达的愁两类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
  
  二、缘诗播画,领会诗意
  
  诗常常用写景的方法表情,中国画常常以绘景的形式造境,两者都追求用意表情。教学时利用“诗中有画”的特点,穿插相关的画面,将诗词这一抽象的意境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
  如教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诗人行经宽阔雅边的大漠,顿生孤独寂寞之感,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绘景名句。对于南方的学生,大都没到过西北大漠,对诗中雄浑壮阔的景观难以感悟,对诗人那种孤寂之感更难以体昧。这时,屏幕上展示以西北大漠为主题的一系列画面,学生观赏那黄沙浩瀚的壮阔景观,使之对西北大漠有一个初步的感观认识,然后让他们自主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广漠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接着再回到诗中,并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学生就会很自然地领略其中的魅力。再辅之以“落日”“炊烟”的画面,让学生讨论:“烟”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直直地上升,“落日”如何显得更圆,这两种景物能钩起人怎样的情思?这样,学生便一步一步地悟出“直”“圆”二字的绝妙之处。
  
  三、因诗引乐,启迪情思
  
  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伴随着认知过程的情感过程。古诗词教学可根据所教诗词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嵌入切合的音乐,创设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及经验来丰富其对古诗词的形象感受,从而准确地把握诗词的意境。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歌”来学“诗”,即在教授某一诗词时,选播与所教诗词内容相关的乐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诗词的情感天地,在倾听中想象,在想象中冥思,在体悟中共鸣。
  如教《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为让学生充分领悟作者那飘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预习时,可让学生搜集以“思乡”为主题的感人故事、诗歌,特别是思乡题材的歌曲,并要求学生学唱其中的一两首歌。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从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费翔的《故乡的云》、陈星的《流浪歌》到阿炳的《二泉映月》等。展示中,教室里已经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课中播放陈星演唱的《流浪歌》,引导学生在乐曲所营造的氛围的烘托下朗读诗文。学生在听、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情感的驱动而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学习中。这样,飘泊在外的诗人那种思乡、思亲的愁结就被音乐的旋律诠释得淋漓尽致,诗词的意境在乐曲中得以升华。接着,互换角色进行配乐朗诵,再现诗境:在哀愁的《二泉映月》中,学生闭目静听老师的朗读,然后描述自己脑中想象再现的画面。
  介入音乐学诗的教法,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投入对古诗词的欣赏,易于以情人诗,领悟诗歌意境,产生奇特的审美感受。
  
  责任编辑 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中音乐教学动感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直面中学生艾滋病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5 11: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