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是“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都十分重视。但过去重视计算教学,大都强调程式化地叙述“算理”,注重模仿和记忆算法,重视单纯的技能训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自此,对于计算教学,许多老师比较重视算理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摆教具、学具或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明算理,但却往往不太重视算法的逐步抽象,过于急于求成,抽象得太快。对于计算教学,笔者认为:
一、计算教学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知道,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计算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现实的问题,体会计算的作用和价值。首先需要把计算和实际问题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计算。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出示这样一幅教学情境:小明花了5元4角买了一支钢笔,又花了2元2角买了一支圆珠笔,你能求出他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学生尝试解答。
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写的:5元4角+2元2角=1元 角,也有几名学生把1元 角转化成了1. 元。于是我对学生的做法进行了肯定,接着我质疑:“你能把算式改成小数加法来算吗?”很多学生迅速列出了算式:5.4+2.2,并且都一口说出了结果,“还能列出竖式吗?”果然不出我所料,学生基本都准确列出了竖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一名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列竖式时,要数位对齐才可以,因为你不可能把元和角相加。其他学生听后都微笑地点了点头,这样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就在不经意间被挖掘了出来,也绝对不会出现案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这样的计算教学,既能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蕴涵着丰富的数学信息,体会计算的价值,又能轻松掌握算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计算教学必须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求得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它只要求思维的方法和过程是合理的、合乎逻辑的。因此,计算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例如,教学口算45+30,可以先创设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欲望,列出45+30的算式。接着让学生思考怎样算出45+30的得数,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算法,也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然后组织交流,把不同的算法呈现出来:有的用数数的方法,从45起十个十个地往后数,数出得数是15;有的用小棒摆一摆,利用对数的组成的理解,知道把3个十与4个十合起来,再算出得数;有的用手拨一拨,利用对数位的认识,在十位上拨出3粒珠,算出得数;有的依据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想到40+30=10,10+5=15。参与交流的算法有些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但通过交流,就能使呈现出来的算法或得到确认,或得到调整和修正,并使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还应该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进行类似的计算。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更关注学生“创造”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对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三、计算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一方面是重视学生的口算。因为口算能反映人们对数和运算的一种理解层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重视让学生口算是发展数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计算教学中发展学生数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生的估算。因为估算反映了人们对实际情境中数及其大小范围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所以,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991×9等于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991接近1000,用1000×9等于9000,991小于1000,积小于90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在学习百以内加减法时,也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再笔算。这样的估算,是学生在笔算中取得相应的感受、体会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十分有利。由于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是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还要结合解决问题经常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解释,体会估算在生活里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感。
计算教学,往往貌似平常雅奇,但要把它做成精致营养的私房菜,让学生嚼出健康与活力,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细细琢磨。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豫区张家港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英语“情趣教学”探究下一篇:教会学生有创意地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