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典型性及其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 618|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4
发表于 2020-8-13 13: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尽管社会长期动荡,却孕育了繁荣、灿烂且多元的文化。魏晋时期的女子教育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指导下,女子教育不仅越出了礼教道德与家庭的束缚,其内容、形式、以及归宿也得到了扩展。历史地看,由于这一时期的女子教育兼有传统性和新异性,因此我们从中既可以把握古代女子教育的基本形态,又可以发掘出一些进步的、值得发扬和借鉴的内容。
  【关 键 词】魏晋时期 女子教育 典型性
  
  一、魏晋时期的社会状况
  魏晋是一个动荡的时代。自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到581年杨坚代周建隋,在这将近400年的时间里,战乱、天灾、王朝变更、民族迁移、南北对峙等不安定因素长期存在,使这一时代成为各种力量的交汇点。汉文化与胡文化,旧道德与新道德,儒学与玄学,大一统与大分裂,专制文化与儒释道三家并行流传等等。旧的礼教道德体制被冲破,人的性情本质被提倡恢复,各种文化交流与融合,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大更新的时代。
  (一)社会现实方面
  长年的战乱天灾,和割据分裂,严重削弱了两汉以来强大的封建国家力量,使得它赖以生存的宗法纲常体系难以继续维持。传统的价值体系逐渐消亡,士人们开始对三纲产生质疑,否定君臣之义、父子之伦以及夫妻之礼。失去了中心主导的社会,呈现出一种更为活泼自由的状态。
  原有的主导文化失去权威,与它失去赖以生存的稳定社会环境是同步的。两汉时期神学化的儒学能够长期独占尊崇的地位,与它能够适应汉帝国统一的专制集权制度的是分不开的。而今魏晋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不仅破坏了汉儒的生存基础,也使思想界摆脱了儒学的桎梏,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多元文化局面。所有这些文化与社会方面的变化都为教育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二)思想文化方面
  一方面,两汉时期神学化的儒学长期处于独尊地位,然而汉末以来巨大的社会动荡和儒学自身的一些问使得它在这一时期日渐式微。以玄学为主导,佛道兼收的多元文化因素竞相发展,文化形态由一成不变转为万木峥嵘。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名士贤达身体力行的作风,都推动和加速了当时人们思想的开化和解放,魏晋之后,再雅这等自由旷达之风尚了。
  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时期民族迁移,少数民族政权的纷纷建立,使得异质性鲜明的胡汉两种文化既冲突又融合,在胡人被汉化的同时,汉文化也被注入了胡文化的新鲜活力。这种文化冲突对旧的封建思想体制冲击甚大,对民间的开化影响明显。
  二、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典型性
  首先需要赘言的是,由于古代将女子排斥于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因此女子教育问题就只能在家庭中解决,授予其一定的家庭生活技能,以规范其婚后的家庭生活,由此可见女子教育始终都围绕着家庭这一范畴,因此谈古代女子教育问题也就是古代女子家庭教育。
  女子教育在魏晋这样一个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礼教道德体制被打破,世家大族的壮大发展以及胡风内渐的社会大风气下,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目标上呈现出独有的特性。
  (一)开放社会与自然主义教育
  1、开放社会形成。汉代儒学是大一统的产物,它强调群体,注重社会,讲究等级秩序,以“灭人欲”为目的。它倡导男强女弱的天然差距以及男尊女卑的严格等级,为了维护由纲常伦理建构起来的“父权”社会秩序,礼教道德自然成为女子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随着儒学的式微,玄学兴起,一个标榜人性和自然,主张放任和旷达的社会展现在人们面前。士人阶层在政治上开始淡化对君权的依赖,在思想上要求拜托纲常礼教的束缚,倡导“人为万物之本”。由于种种力量的冲击,封建伦理对女子自然天性的压抑得到一定的解除,从另一角度促进了开放社会的形成。
  2、自然主义教育观。而在教育主张上,以嵇康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影响最盛。他视儒学的《六经》为丙舍、鬼语、芜秽、臭腐等,认为遵循礼教会使人目瞧、变伛,转筋、齿龋,主张兼而弃之。并且认为“《六经》以抑为主”而“人性以从欲而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
  至此可见魏晋时期对旧道德的蔑视。仁义礼智的教育并非出于自然,要务其真实,当遵循“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方法。随着开放社会的深入发展,推动了教育自然化发展的趋势。
  (二)家学与家训的兴盛
  1、家学与女子教育。魏晋时期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士族门阀势力的极大发展,两晋政权的建立都离不开这些世族势力的扶持。虽然在政治上,他们占据官爵选举权利,经济上享有占田、荫客、荫亲属的特权,但是为了在朝代更替变乱不息的年代里保有门户不衰,世家大族特别的注重家庭教育。
  在世家大族的家庭教育中,世代传授的家学特色突出。他们不仅重视教授儒学经典,而且凡一技之长都可以成为家学而世代传授,家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比官学和私学更丰富。如刘殷家中有七个儿子,其中五个各授一经,另一子授《太史公》,最后一子传授《汉书》,因此在他一门之中就七业俱兴。书法艺术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以及绘画音乐、科技医学等都是当时家庭教育的内容。
  豪门大族多在家设馆,延请名师名儒,家族子弟中的女子也会接受一些文化知识的教育,甚至某些有学术渊源的大族还会把家学传授给女子,这种做法前雅古人后雅来者。世家大族中的女子教育突破了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界限,使她们的教育超出了家庭的范畴,涉入社会;所学内容不仅有儒家经学,也纳入了各种新鲜的思想文化,知识技能等。女子的教育不应局限于家庭技能与空洞片面的四德这些内容上,而是应当传授给她们文化知识,左图右史,广泛涉猎,全面提升自身的修养,否则所谓的礼教道德难以深入人心,难以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如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蔡邕,梁武帝曾称他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他的女儿蔡琰受其熏陶与教诲,也出落的博学能文,诗赋俱佳,并且长于辩才与音律,史书上评价蔡文姬“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以蔡文姬为代表的许多有才女不仅在传统儒学中有所造诣,而且在各种技能、学问上都能广开门径,这生动地体现出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突破和进步。
  2、家训的兴盛。魏晋时期家庭教育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书写诫子书来教育子孙后代。集大成者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蔡邕的《女训》等作为女子教育的典范,与整个家训体系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印证了家训编撰的发展。各种家训典籍中也普遍含有许多关于女子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以女子教育发展与家训的繁荣是密切相关的。
  (三)胡风内渐与教育淳化
  魏晋时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随着各种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长期统治,民族迁移和交流的推动,胡文化与汉文化出现了深入的、广泛的交融。胡人的汉化与汉人的胡风内渐并行,北方少数民族淳朴的文化气质对厚重封闭的汉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体现在教育领域就是教育的淳化。
  古代女子的归宿是家庭。因而婚前教育是其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伦理观、礼法规范、生活方式等,都在教授的范畴内。较之于汉人,胡人对两性关系的观念则较为开放,“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胡风内渐冲击了汉族传统的礼法观念。社会不再以寡妇再嫁为耻。对女子四德的要求也有所松动,不过于要求女子“清闲贞静,守节整齐”,“时然后言,不厌于人”,“笑休高声,说要低语,下气小心”等,尊重其个人的自由意志。教育的淳化注重女子的天性的培养和引导,不提出过分的后天道德要求,是那个时代个人意识觉醒的体现。
           
       三、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影响
  时代所赋予的各种特点,使魏晋时期的女子教育对古代女子教育具有启蒙的作用。随着封建王朝力量的恢复、大一统社会的重建以及专制文化的加强,这一时期自由且富有人性的女子教育渐渐被取消,但是它的启蒙意义在后世任何一个较为开放的时代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一)魏晋时期的女子教育促进了人思想的解放
  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不仅培养了许多饱富才学之士,自己也在社会中树立了一种独立且富有创造力的形象。女子不在只是男子的附属,转而成为一些先进文化的载体。她们对传统礼教道德的突破,也促进了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更新,对新鲜文化的吸收和融会。女子的气象为之一新,应和着玄学以及三教兼容合流的社会大趋势,一同开创了魏晋时期多元、变化的文化特质,继而促进了人思想的解放。
  (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
  女子教育虽然在古代教育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但在魏晋时期的种种新气象雅疑对古代的教育事业有着很大的冲击。它是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兴盛与自然主义思想的深入人心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促进了这种教育理念的传播。私学的极大发展,以及魏晋时期官学的专业化改革,儒学与佛道的兼容,书法、诗画、音乐等技艺的传播,从内容上、形式上体现了这种繁荣。
  (三)魏晋时期的女子教育对于当今的教育事业也有许多启示
  1、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并重。古代家庭教育在注重各种文化典籍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颜氏有云:“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2、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古代的家庭教育不仅注重经学,也注重各种家学的传承。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传承,蔡邕与文姬的文学传承等。而现代家庭教育则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孩子兴趣与特长的培养。
  3、古代家庭教育注重言传身教。家长以身作则,亲身教育培养子女。子女通过模仿父母的言行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现代家庭往往把任务交给学校教育,忽视了孩子幼年时在家庭中的教育启蒙。《颜氏家训》中记载到:“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所谓的“风化”就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以往时代的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有其生根发芽的社会根基。魏晋时期自然主义的教育观离不开那个动荡而开放的社会环境。尽管当时女子所追求的自由与人性在现在看来不再那么艰难,但其中显现出的许多思想仍旧值得现今的人们去体悟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司马光.家范[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颜之推.颜氏家训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发挥音乐教育德育功能 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
下一篇:中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对比与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3 13: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3 1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718

帖子

557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78
发表于 2022-3-13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