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本教研,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复制链接]
查看: 621|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68
发表于 2020-8-12 14: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同时强调要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纵观当前教师的职后培训,大多数由学校选派教师到各级专门培训机构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又难以克服的不足:第一,培训缺乏针对性,不能贴近学校与教师的实际;第二,受训面较窄,受益面不广;第三,培训与实践相脱离,经常出现“听课时觉得很有道理,做起来还是老样子”的弊病;第四,培训课程由培训机构确定,参训者角色被动;第五,培训成本较高,部分学校承受不起。特别是面对理论到实践的转换问,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在这类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课堂上,在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有一个很难逾越的鸿沟。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利用校本资源,把学校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主阵地,以学校和教师的未来发展为培训方向,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效益,成为当前值得探索的教育科研课题。
  抓好基础性的了解分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道理人人都懂,行动人人在做,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师也如此。然而基础分析有没有做到位?显而易见,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非常清楚,旁听的教师非常明白,执教的教师自己也是心中有数。因此,基础性的了解分析是教学活动前的一项必需程序,并且必须落实到位。
  1.教材分析。目前的基础教育基本上以教材作为组织具体教学活动的依据与标准,因此,认真细致做好教材分析是有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的目的要求与重点、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以各年段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初期做好整册教材的总体分析,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每个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材分析,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然后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学生分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掌握了班级学生的整体与个体特点,教学过程才能因人而宜,将普遍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创造性地传授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因此,除了对所任班级的学生有整体了解外,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尤其是上下两头更加需要具体分析,通过引优秀的,带中间的,扶后进的,促整体的。全面掌握,从而努力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3.制约因素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相对于班级教学而言,整个班级也有自己的优劣所在,教师必须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认真思考并分析,落实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实施相关的教学行为,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制约因素,然后制定对应的措施一一进行破解,教学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实现。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分析的教材状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列举出制约自己正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相关因素,然后利用各种途径与方式予以避免、化解。
  抓好常规性的学习提高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与更新的职业,教育需要紧跟形势的发展,紧跟学生的步伐,只有适应社会与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拥护,并真正满足现实教育的需求。所以要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养成经常性学习的习惯,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内涵,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职业生活方式。在具体的活动中,学校实施“七个一”的教科研管理,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管理抓手。即每个教研组每周至少有一节教学展示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他人上的课;备课本上每周至少有一节课的课后反思或者一篇短小精练的心得体会;每月交一篇精品教学案例校内交流;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家长对课堂教学的交流活动;每学期上交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教育论文;每月至少看一本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学校可以沙龙形式适当组织交流与欣赏。
  此外,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听课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此类培训与考察活动,必须形成制度,既要注重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要注重一线教师的促进作用。每年组织活动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分批分类组织相关教师参与,切实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到有准备而去,有收获而回,并且每次培训学习回来,必须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分享与消化活动,切实提高培训考察活动的实效性。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将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抓好专项性的重点突破
  校本研究,是立足于学校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其特点可概括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去研究?应该从常规中抓重点,重点突破,带动全面教学水平的提高。
  1.重点突破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日常应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浓厚,日常利用趋于平凡,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及参与能力。当前,硬件设施配置基本完成,各个班级基本上都配备了多媒体,关键的是软件的完善。首先要实行现代教学设施日常应用的相关考核激励机制,辅之以学生的监督机制与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其次要建立课件资源库,落实专人负责,不断丰富与充实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此外要健全保障机制,确保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能够正常运转。
  2.重点突破教科研主题的深化融合。前两年本人所在学校重点围绕“主体性教育小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开展教科研活动,因此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主要围绕这个主课题进行钻研、交流,力争多一点深化融合,多一点实践验证。学校选择的主课题研究力求从学校实际出发,避免假、大、空或者纯理论化的研究课题,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地域优势与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注重课题研究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主要服务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此类课题容易吸引普通教师的主动参与,研究过程中确确实实为教学而思,为自身而思,因此,不但研究兴趣浓厚,而且在专家与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研究实效显而易见,课题结题后也在市级获奖。
  3.重点突破特色化创新与常规化研究的有机结合。以常规性的教学研究为基础,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创新,以此激发师生的“教”“学”兴趣。基础教育基本上是属于常规化的内容,雅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形式。然而,校本教研在落实常规的同时,必须要有特色创新的内            容,才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才能在新形势以及学生不断出现新情况下有效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雅论是教师外出学习回来,还是校内教师间的常规交流,要把点点滴滴创新意识、创新项目和创新举措加以点评与深化,以此激励全体教师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抓好合作性的研究交流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确切地说,就是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改革的力量。以往更多地关注教师的自治和个人发展,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注重以各年段的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并合理安排专门的交流研讨时间,实施“四项共同”,实现“四个共享”:
  (1)共同研讨教材,实现教材分析共享。(2)共同研讨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共享。(3)共同设计案例,实现教学案例共享。(4)共同研讨问题,实现教学反思共享。
  “四项共同”与“四个共享”基本解决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需要,保证了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
  此外,还注重课题组的分工协作,从理论依据到实践论证,从资料整理到综合拟稿,分工明确,通力协作。注重平时交流有合作共享,做到有问题抛出来共同思考,合力解决;有经验抛出来,共同享受;有争论抛出来,共同分析。
  抓好理论性的反思提升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本人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层次。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
  1.保持对课堂教学的常规性课后反思。成事贵在坚持,课堂教学积累记录了自己的教学轨迹,有丰富的营养可以提炼。可以记日记的方式,保持常规性的课后分析,积累日常的教学实践经验。特别对一些特殊案例与典型课例更需要深入思考,详细分析,记录在案,进行长期的积累,成为日常教学实践的一笔巨大财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保持对科研专题的反思完善。科研专题具有较高的理论层次,并对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每一次深入其中,都会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认识更上一个层次,让自己的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因此,平时在探索主课题的理论深化与实践应用过程中,认真进行反思,能够把点滴的体会反思记录下来,通过定期的科研组成员交流讨论,完善主课题的研究探索体系,提高研究深度,提升研究层次。
  3.保持对平时教学活动的实践小结。以每月一次的教育教学主题交流活动为载体,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和小结,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性的教科研习惯,形成系统性、特色化的经验性文章。每月的主题交流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积累与思考的平台,如果认真加以思考,细致加以挖掘,坚持加以积累,对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素材大有裨益。
  4.保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积极撰写理论文章。根据平时的教研心得及体会反思,立足于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当前的教育教学需求,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养成教学与研究同步推进的良好习惯。作为普通教师,平时的兴奋点与着眼点都落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解决不断发生的零散的教学问题而费尽心机,往往缺少对教学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整理,缺少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校本教研,就要引导与带动普通教师做好教学经验与问题的系统性整理,做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让每一位教师不但有教育教学实绩,还拥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性成果。
  校本教研是源于学校发展需求,由学校自行发起规划和组织实施,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通过全面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学校和教师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充分运用校本资源,与专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等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并将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达成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目标。这种研究活动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利用了现实的资源,解决了现实的问题,因此必然能够取得现实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实效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提高小学生英语课堂积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2 14: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2 14: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