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566|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12
发表于 2020-8-11 15: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大多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再结合企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而逐步探索实践的。本文分析探讨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与推进校企合作对策,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企合作 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是当今职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院为了使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更快地与企业实际需要接轨,主动适应市场,按照我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围绕本地区发展需要,与本地区重点发展的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战略联盟,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重点突破,为贵阳市的工业振兴当好“发动机”。但是,目前我院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尚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探讨解决合作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观念问题。
  雅论政府还是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客观性、必然性、必要性的认识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很多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大多数企业只是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和生产实践等因素的考虑,在出现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本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时.把培训教育视为额外负担,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合作,或在有利可图时才合作,等等。
  (二)政策问题。
  近年来, 国家虽然多次以召开会议和颁发文件的形式鼓励开展校企合作,但仍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企业方面,既雅强制性政策,又雅鼓励性措施,导致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合作行为短期化、阶段化,不能持续合作。等等。
  (三)学生情绪动摇不定的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于条件限制,还不能普及所有学生、所有专业 只能供少部分学生享有。这样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接受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学生就会相互影响,再加上校企合作的机制尚不完善,某些地方还处于试验阶段,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相差较大,导致以校企合作模式接受教育的学生情绪动摇不定,不能长期坚持。
  (四)学生对自身角色认识不足的问题。
  在实施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日常活动都在企业,思想上就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学校,忽视了自己学生的角色,从而在行为上放松自己,在学习上只是参加企业生产而忽略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另外,学生在接受企业生产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了产品,创造了价值,因此有些学生觉得企业除了付给他们基本生活费外,还应付给工资,不能以学习者的姿态面对生产实践教学。
  二、推进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找准合作核心,转变价值观念。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多层次、全方位合作,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依托企业优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校教育功能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使企业更愿意接受学生,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学校为了使培养的学生在能力和素质方面更好地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标准相符合, 而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的过程。合作的双方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其核心必须是以学生为本位。学校和企业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展开合作,学校不能为了“跟风”而迎合企业,草率合作;企业更不能为了促进生产。找寻“廉价劳动力”而进行不负责任的合作。依合作的“优势互补,共赢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来讲,合作的双方都应该是受益者。但是,在目前政府还没有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在初期的合作过程中,企业可能会有所付出。因此,合作企业一定要转变价值观念,把目光放高、放远,从知识经济高度和为自己储备人力资本的远度看待校企合作,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能只看金钱利润。学校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推荐最优秀的毕业生到合作企业就业。
  (二)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首先是在校企合作中校外实习基地不仅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基地,同时是教师实践教学培训基地,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针对教师所教专业,组织教师到企业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操作规范等具体内容,学习所教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三是聘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对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四是在培训的基础上,让教师积极担任实践课教学,通过教学提高能力,从而真正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手。五是从学院相关制度上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下企业实习锻炼,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一项硬性条件。通过以上做法,不仅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提高了对自身专业的进一步认识,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生命线,是企业、高职院校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兼具校内文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两种空间、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结合,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切实体现。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一方面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构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法律框架,做到“以法治校,以法治教”的明确界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既要避免忽视安全的倾向,也要避免任何一方承担“雅限责任”的风险。要严格按照《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青年劳动保护法》使企业机构和个人都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禁止企业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力”的行为,努力建立符合院校特色,企业特点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法律化、制度化,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先行投入的方式, 如减税退税、财政资助等,使企业和学校在合作初期就看到效益,提高相互合作的积极性。
  (四)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传统的学科式教育体系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在不进行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培训的情况下,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有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受限于学科式教育的传统模式。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尚未成熟的学生,一旦实际情况不能如其所“愿”,就很容易出现动摇不定的情况。因此,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来规范和指导校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如,成立由行业主管、行业协会、行业企业、教育部门与地方政府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有关问题,为校企合作提供咨询、指导与服务等;建立符合校企合作需要的、适合学生特征的学校管理制度;通过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各种合理制度的管理、约束,使校企合作做到学生满意、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
下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11 15: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11 15: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