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古典诗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复制链接]
查看: 522|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8-6 1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目前,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在古典诗词教学上,探索新思路,采用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重点探讨古典诗词教学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 古典诗词 教学方式
  作者简介:李海(1982-),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在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的教学研究工作,同时学习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 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49-02
  现在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要改变以往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应恰当地融入一些符合诗词本身特征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
  一.比较分析法
  所谓的“比较分析法”就是指在讲解某一具体作家作品时,兼顾古今中外同一内容的其他好作品,同时进行比较分析,突出其特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某一具体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古典诗词的教学比单独讲解某一篇作品好得多。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比较分析可以从很多角度入手,诗词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等都可以拿来作比。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词有怀人诗、咏物诗、羁旅诗、边塞诗等,内容多样,风格不同,有的同一类诗还包括若干名篇,但是细细品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同是表现雄浑苍茫的意境,王昌龄用“秦时明月汉时关”[4](p219)来展示,以“秦”、“汉”二字来统摄,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尽显大气磅礴之势,苍茫恢宏之气;王维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p210)来演绎,用了四个最为通俗的自言“大”、“直”、“长”、“圆”写尽了塞外风光的浩瀚雄浑,奇特壮丽。这里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品评,体会其异曲同工之妙,感悟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古典诗词有一类送别诗,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也不少,而且都是名篇佳作。教师若能用比较分析法讲授,不仅学习了新课程,还有机地形成了知识网络,各自的特点将更加突出。选入课本的有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4](p218),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p22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4](p21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p209),宋代的有柳永的《雨霖铃》[3](p32)等。同是送别材,却情怀有别,手法各异。
  宋代的送别词,大部分显得缠绵哀怨、低回婉转,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代表。全词写离愁别绪,上片通过寒蝉悲鸣,渲染环境气氛,点出离情。开篇在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后接着铺叙离别的情景,此去千里,相逢雅期,有说不尽的话语,表不完的心愿,但作者抓住“执手相看泪眼”这一典型动作,逼真地传情,此时雅声胜有声。最后两句,以悬想之笔作结,表面写楚天沉沉的景色,暗喻对离别后前景的担宝,虚实相生,耐人寻味,作者由情及景,再由景及情,或记叙,或描写,开合自如。当离别情事写尽,下片作者宕开一笔,由眼前景联想到古往今来的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点明主旨,又由实反虚,使眼前的离情映衬在更辽阔的传统背景上,从而深化了词意,提高了词的普遍意义,会引起读者更多的联想与类似的审美感受。然而,自古的离别仍然是宾,今宵的离别才是主,所以,接下来仍写今宵别情。“今宵”两句设想未来,晓风凄清,残月孤冷,十分凄凉,此中又有杨柳依依,牵人情丝万缕。作者巧妙地运用点染的方法,在寄情于景的描写中深化诗意。由“今宵”进一步想到“此去经年”,由“雅语”进一步写到“更与何人说”,在遥想中见离别深情,余味雅穷。总体上,此词按时间先后顺序,层层铺展,把别情写得淋漓尽致,意新语工。章法上情景转换,开合动荡,为宋词中最好的离别之作。
  对以上唐诗宋词中词中送别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通过对比发掘其各自的艺术特点,这样分析总结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古典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所构建的特殊的艺术境界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光、电、声音再现诗歌所营造的情境。如果教师能够把握住诗词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联想,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声音是再造古典诗词美的一个重要元素,诗词的美感首先来自音律,包括节奏与韵律。音乐性是诗词与生俱来的品行,诗词中语音有规律的停顿形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韵律,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充满激情的范读,可以使学生把握字、词,体会情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诗词之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的节奏与韵律随诗人情绪起伏,波动变化,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节奏。如果采用课文朗读录音带再配上恰当的音乐,定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如白居易的《琵琶行》[3](p25)采用录音带配乐朗诵,会使诗歌的音乐韵律美锦上添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激情的朗诵配上琵琶的婉转曲调,渲染了课堂的艺术氛围。对琵琶女的高招技艺,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形摹声,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视觉听力,感人至深。
  正确地使用多媒体再现古典诗词的情境,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诗词,提高审美能力,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三.习作法
  学以致用。 而写作可以说是全面展示学生认知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最好方式了。古典诗词虽然形式是固定的,语言是凝练的,但内涵丰富,别有洞天,让学生们用习作来反映诗词,是检验他们对知识掌握的最佳方法。
  其实,古典诗词课亦可以上成写作课。将古典诗词按其内容“改写”成散文、议论文、小说、戏剧等,既添情趣又增长能力。如学习刘禹锡的《石头城》 [4](p29) ,就可以改写成一篇情境俱佳的散文。让学生们展开联想与想象,搜索有关石头城之典故,诗中那朦胧的月色,冰冷的潮水,寂寞的群山与六朝古都的昔日做比,与历史上的事情相联系,弥纶成章,定会有一种历史沧桑感。或许有的学生角度不同,亦会写出新意的。正如朱自清与俞平伯分别写的《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虽视角不同,情感各异,却是秦淮河佳作的双子星,与刘禹锡的《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流派众多,内容繁多,往往又缺乏规律性,尽管全面的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没有方法的。教师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让学生们把诗词与诗人、时代同时写入作文,既增长了学生归纳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写作水平,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如山东省信阳县第一中学组织的一次写作,就是让学生谈谈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认识,有的写了《背负历史的沉重》,有的写了《寒门贤士的悲歌》……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从感性角度却又不乏深度地写了杜甫爱国的特点,分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特征,这样的佳作最能展示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师在平时,古典诗词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将对某一诗人某些诗歌的认识,写入作文中,裨益匪浅。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与创新,不断用新的理论武装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的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石金芳.语文教学设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3]王相文,韩雪屏,王松泉.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究出版社.2002.
  [ ]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三本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读思联姻的语文教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6 1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6 10: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