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师越来越侧重于对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大家对采取分组、分层、探究、主题活动“创新”课堂趋之若鹜,恨不得在一堂课内贯彻所有的教学方法,却缺少具体课堂具体分析,有选择地使用而非照搬。以下是笔者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的几条课堂实施策略,不当之处请大家予以斧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明确、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知识、掌握技能。一个任务完成了,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例如,学生掌握了在WPS中录入文字,教师就可以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就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适当留白,学会迁移
留白,就是讲课不要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的思考和尝试留有余地。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操作,笔者认为可以不必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得出结论,描述操作步骤,叙述操作结果,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在教学中,通过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打开“画图”窗口的方法,尝试用相同的方法打开Word窗口,把学生学过的旧知和新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分层教学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难题,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分层次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目标分层、任务分层、教学分层和作业分层。
目标分层主要是参考“目标分层体系表”。
目标分层体系表: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隐性同步分层教学,运用以下三种教学模式:
1.演示性探究
这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的一种探究方法。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演示操作,达到“巩固基础,按部就班,模仿提高”的探究目的。
2.导向性探究
适合于有一定基础,但进行自主探究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预设问题的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路径来完成对该任务的探究,目标是“串好主线,预设悬念,循序渐进”。
3.自主性探究
适合于有基础、有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只确定探究方向,并不锁定具体任务,学生根据方向开展探究活动,目标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形成风格”。
在作业分层方面,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档次。“质”指作业的质量应分档次设计,一般可按问题难易程度和涉及问题的多少分为基础题和综合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基础题,达到课标规定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要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量”指设计的练习和作业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
当然,教雅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运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出有吸引力的课堂。
(作者单位 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语言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刍议下一篇:关于创新教学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