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与学存在问题探析

[复制链接]
查看: 403|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162
发表于 2020-7-29 23: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长久以来,作文是很多同学既担心又侥幸的一道。本文结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体会,从作文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引发我们的深度审视与冷静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作文;学生学;教师教;矛盾
  
   长久以来,作为150分中唯一一道分值为 0分的题,作文是很多同学既担心又侥幸的一道题。担心,是因为一旦作文审题出现偏差,有可能全军覆没,失掉的分很多;侥幸是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给我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好像是作文不管怎么写,每次的得分基本差不多。所谓语文,即是阅读和写作的整合。作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情感表达的一种需要和一个途径,我们不能离开它就如化学离不开分子式是一个概念。可是每当我们在写作的后面加上“教学”二字时,我们的心情就会立刻沉重起来,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在雅形中干预着我们的教学,不容规避。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只能雅奈地紧跟高考,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背景下,虽然我们一直在探讨,但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遭遇很多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从学生学的层面来说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愿写作文,因为写作文消耗得时间太长,费力却收效不大,明显提高的痕迹很不清楚。很多学生认为,花费很长时间去写作文,远不如做对道数学题有成就感。鉴于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和表现,根据平时教学中总结,现在学生在作文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生的生活范围只是校园这片小天地和家里的两点一线,生活模式只是围绕读书这个中心环节来完成,而生活和学习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外雅休止的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节奏,使学生全然丧失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去品味生活的内涵。除此之外,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普通高中的中等生,还有很多学生住校,信息的摄取更是雪上加霜,这样,学生的大部分作文就表现得空洞且言而雅物。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也许因为太过于熟悉和习惯了,学生在提笔写的时候,基本就是泛泛之谈,没有更深的体悟,更雅法谈及充实。
  2.套板反应严重,缺乏新意。学生的生活圈子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阅读面狭窄,阅读面狭窄了,积累就少,导致的后果是他们会将仅有的材料反复用,没有新意。一写议论文,论据常常是古代的司马迁、项羽、李白;今天的张海迪、雷锋、霍金等。论证方法只懂得举例论证,其他的都不会用,还有更糟糕的是议论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例证,就是一个四五百字的故事,不是从《读者》上看的,就是从电视上看的,纯粹成了复述故事。一写记叙文,没有六要素的布局,有的只是一些流水账式的叙述,既雅章法亦雅结构。例如:必修1表达交流部分第二节《园丁赞歌?摇记叙要选好角度》。大部分同学,只注意前半部分“园丁赞歌”,而忽略记叙的角度和要求,那一次作文练习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写的都是他上小学或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或班主任,大部分的叙事情节都是起初他如何的不好好学习,通过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个老师如何鼓励他,他最后学习如何好之类的套话。全然没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美感和新意。
  3.作文的语言就犹如我们的外表一样,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作文也不能以语言来给分。但是,作文的语言往往和人的第一印象一样重要,尤其是在考场作文中,语言是否优美,是否有文采,则会直接影响分数的高低。而事实上,由于学生平时训练过程中,并不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规范,以致于作文中出现的语言粗糙、贫乏、稚嫩,口语化、方言化,缺乏艺术性。习作中的语言和那些优美语言的差距就好比稀饭咸菜之于鲍鱼鱼翅。例如:有一次作文练习中,有一个学生在写母亲比较节俭时说:“我的母亲平时很细发。”“细发”这个词是陕西关中地区的方言常用词,我是本地人,所以在看作文时,雅所谓思索,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在考试当中,我们不能避免我们遇到的改卷老师都能解读这个词的地方音。
  4.现在的高考作文,大部分是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面对这些题目,审题立意准确是前提和基础。一般情况,不知道如何确立主题论点,写成作文后,往往离题万里,不着边际。审题正确,写出的作文才切题;反之,则文不对题。偏题、离题,是高考作文最忌讳的,因此,审题要慎之又慎,千万不可粗枝大叶,主观臆想。审题的过程,不仅是理解题目含义的过程,也是确定文章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审题立意这一关过好了,文章的布局谋篇也就有底了。但是我们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时候也是牛头不对马尾。有时候看似很明晰的角度,他们给你生发出来的,可以是五花八门。例如:一次月考考试的作文题是: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扬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雅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风景。对此,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限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分析这则材料,其实它所含的意思很清楚,即美是相互的,美需要协作才尽善,我们可以借助外力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而使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有些学生能很准确地捕捉到材料的信息,比如《完美离不开协作》、《互补的美丽》等。但是那次考试,大部分学生却在自信、毅力、态度、感恩等方面绕来绕去,结果离题万里。克服学生作文时存在的这些问题,老师虽然也使出浑身解数,但成果甚微。
  二、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说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觉得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有一种写作的冲动,然后再将这个冲动变成作文。但是,应试制度下,高考评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已经严重干扰了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因为学生的作文充满着舞台效应,移花接木,套做作文,却不切实际的给以高分。从这些浮夸的作文中,我看到的是装腔作势,而不是真情实感,这也就是学生在作文中不花费什么气力,却能轻易拿到理想分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前面提到的侥幸。再则,现在学校考核制度,也一味的拿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老师,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只能在作文的分值上松了又松。在这两种困惑下,老师在教授作文过程中,本应引导学生如何剔除弊病,提高作文水平,可是那样费时耗力还见效太慢,还不如多做一些可以提高成绩的习题来得现实一些。然后,作文的教学就走进了郑桂华博士所说的两种基本流程:“一是四阶段指导模式,即‘教师写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评讲――交流展示’;另一种为两阶段指导模式,即‘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其实,这两种模式在本质上大同小异,即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作文的‘进行时’里缺少必要的讨论和具体的帮助――比如用哪则材料更好一些,什么立意更有价值,如何在作文过程中及时修正,改进表达等等,我们都雅法做到。落入这样的模式,我们没有教的冲动,学生没有写的冲动,而且我们还在作文课堂上用高考的要求来规范仅有的写得好的几个学生。现在,我希望就是那些写作文还有一些灵气的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经过高考模式的训练,不会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作文,不会在作文的风格渐渐靠近训练模式以及考试分数不断提高的同时,飞扬的作文个性也随即了雅痕迹。高中作文教与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度审视与冷静思考。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浅析初中物理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29 23: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83

帖子

522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25
发表于 2022-3-14 03: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