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472|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7-27 13: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养成创新的习惯,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一、发扬民主
  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从而保持心理自由,以非常规的思维方式分析理解问,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发散思维,而雅须压抑,不必担心别人的笑话和讽刺,进而迸发出创新的潜能。如解答“少先小队 人参加植树,按计划平均每人要栽10棵。实际栽树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植树任务。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栽几棵?”有位同学提出一种独特的解法:“10÷5=2(棵)。”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方法,马上给予否决,并说这位同学“瞎想”。此时,我抓住机会及时引导:“这位同学求出的2棵是不是本题答案?这样解有没有道理?为什么?”学生们经过认真的检验思考,渐渐有所认同,但仍疑惑。这时,我让该同学说出这样解的理由:“因为实际比计划少1人参加植树而完成任务,所以可以把第 个同学的任务10棵,平均分给实际植树的5人去完成,由此可知实际平均每人多栽10÷5=2(棵)。”之后,我当堂表扬该同学思维创新,敢于冲破常规解法,想别人不敢想,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迁移
  迁移是已有知识和技能对新知学习的影响。教学中充分发挥已有知识的“例子”作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类似、学习方法类似、解题技能类似的知识进行对照,凭借知识方法的共同点,可诱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于同中见异,刻意求新。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例,探求圆的面积公式时,学生用切割拼凑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教学探求圆柱体积公式时,可这样启发学生:我们用什么方法,怎样推导圆面积公式?能用这种方法把圆柱体变成学过的几何体吗?可能变成什么几何体?怎样来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从而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正迁移,在迁移中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三、倡导求异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教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答案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对此,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相互间的联系,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完成填空题:3÷( )=( )∶( )=9∶( ),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质概念。
  五、激励质疑
  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疑是思维的启发剂,有疑才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阅读自学中、交流评价中质疑,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同时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释疑,从而在质疑、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一台磨面机5小时磨小麦250千克。照这样计算,磨1150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不少学生列出1150÷(250÷5)。交流评议时,有个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要先求每小时磨小麦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吗?”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竞相绽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150千克里有几个250千克,再求需要几小时,即5×(11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麦需要几小时,再求磨1150千克需要几小时,即5÷250×1150。
  六、鼓励尝试
  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对什么事都愿意去试一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试”字上做文章,为学生提供尝试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尝试中反思、比较、发现、体验,不断纠错扶正,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体验到创造性思维的愉悦。如教学“苍海渔业一队五月份捕鱼2400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多捕。六月份捕鱼多少吨?”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反馈出如下几种典型解法: ①2400+( ) ②2400×( )③2400+2400× ④2400×(1+ ) ; ⑤2400÷4×(1+4)再让学生交流、验算、评价,发现方法①、②是错误的;方法③、④是正确的;方法⑤是灵活运用分数的意义正确解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研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多角度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创造,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大有可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作者单位:高邮市武安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论初中化学教学实施情感教学的关键
下一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 构建和谐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27 13: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2

帖子

516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64
发表于 2022-3-13 10: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南开大学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