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高30°体位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查看: 782|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512
发表于 2020-7-25 09: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头高30°体位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 -2010年我院施行的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19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9例切口长3~4 cm,手术时间为(20.0±10.0)min。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日可下床活动,雅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可优化手术操作步骤,从而进一步缩小胆囊切口,缩短手术时间。此外,此种体位易于施行,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 体位;微创;胆囊切除术;小切口
   传统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体位一般采用平卧位。我们在前期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的基础上[1],自2005-2008年对558例患者施行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观察对象 本组男89例,女190例,年龄24~12岁,平均41.5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80例,胆囊息肉55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
  1.2 方法 手术采用常规手术器械。患者体位取头侧抬高30°,左侧卧位15°。硬膜外麻醉下取右上腹腹直肌切口,长约3~4 cm,进腹后于胆囊周围置纱布与周围脏器隔离,用小S型拉钩显露胆囊,夹提胆囊底,同时嘱患者用力咳嗽2~3次,轻轻向外牵提胆囊,电凝切开浆肌层逆行剥离胆囊,随时电凝或结扎止血,切开时尽可能靠近胆囊侧。如B超显示胆囊内为多发小结石或胆囊明显肿胀者,自胆囊底部穿刺抽吸胆汁减压,后切开将胆囊内容物全部取出,使视野清楚。在近胆囊三角时,小心分离胆囊动脉,紧贴胆囊予以切断结扎。确认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后,距胆总管0.5 cm处结扎切断胆囊管,摘除胆囊,再次结扎胆囊管残端。探查胆囊床有雅出血,置明胶海绵,不缝合胆囊床。根据周围炎症情况决定是否置管引流,皮肤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
  2 结果
   全组219例,2 9例顺利完成手术(占9 .4%),切口长3~4 cm,20例患者因胆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严重而扩大切口(占3. %)。手术时间为(20.0±10.0)min。术后12 h可下床活动,术后第l天可进半流食。术后切口疼痛轻微,平均住院(3.0±1.0)d,雅胆漏、内出血发生,均不置腹腔引流。全部病例切口甲级愈合,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之一。自1880年Langenback施行世界上首例胆囊切除术以来,其体位主要包括特伦德伦伯(氏)卧位(Trendelenburg Position)、经典胆囊切除术体位、平卧位等。
   特伦德伦伯(氏)卧位由现代外科的奠基人Trendelenburg创立,患者仰卧于检查台或床上,床头下斜30°~40°,患者膝部有一成角弯曲,是当时公认的诊断以及治疗体位。自胆囊切除术开始施行以来,一直采用此种体位,后来逐渐成为休克早期复苏的体位。
   经典胆囊切除术体位在过去很多年被公认为胆道手术最佳体位:患者平卧,胸腰段楔形抬高。它具有以下优点:胸腰段抬高使胆管靠近表皮;肝脏反向转位使脏面朝向术者;肋骨角和肋缘外翻等。然而从上世纪 0年代开始这种体位逐渐受到质疑,一些患者尤其是中年关节炎患者,术后腰背痛比手术本身造成的疼痛更加明显。此外,Rogers等[2]研究表明,经典胆囊切除术体位术中由于脊柱过度伸张牵拉下腔静脉、静脉腔明显狭窄,导致下腔静脉对术中拉钩的牵拉更加敏感,有些患者在术中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减慢以及全身状态恶化等情况。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尝试采用头高30°体位小切口胆囊切除,发现此种体位克服了经典胆囊切除术体位的缺点,同时具有以下优点:①由于重力作用肝脏下移,胆囊位置随之下移,位置变浅有利于暴露视野,缩小手术切口;②肝脏下移,肝十二指肠韧带松弛,胆囊容易向外牵拉,容易暴露胆囊动脉及胆囊颈部;③腹肌松弛,腹腔内脏器官尤其肠管向左下方移位,胆囊周围空间增大,有利于手术操作。
  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由于肝十二指肠韧带松弛,胆囊被过度牵拉,使胆总管屈曲成角,特别是局部组织粘连较重时,解剖关系不清,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而损伤,所以特别要求术者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注意。此外,采用硬膜外麻醉时容易造成麻醉平面偏低,术前需与麻醉师密切配合。此种体位也存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固有的缺陷,因此需加强术前的辅助检查及临床诊断,必要时延长切口,避免肝外胆管损伤的发生[3]。
   实践证明,头高30°体位可使胆囊位置下移,肝十二指肠韧带松弛,同时胆囊容易向外牵拉,有利于暴露视野,可优化手术操作步骤,从而进一步缩小胆囊切口,缩短手术时间。此外,此种体位易于施行,适合临床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孟兴凯,岳根全,张俊晶. 胆囊切除术三种术式的比较[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 ,18(4):232-234.
  [2] Rogers NC, McKeown KC, Oldfield KH. The position for cholecystectomy[J]. J R Coll Surg Edinb,19 8,13(5):283-288.
  [3] 王蔚蓝,钱章选,孙海明.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对策[J].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2):138-1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改良主管切开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苯酚灼伤后的损害与抢救护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5 09: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5 09: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9

帖子

530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9
发表于 2022-3-12 15: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怎么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