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教育: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方向

[复制链接]
查看: 433|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003
发表于 2020-7-24 14: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 者 徐校长,您好!来到贵校,雅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老师和学生都充满着来自群岛特色的吸引力。显然,贵校的“吸引教育”的办学实践已有显著成效。请您谈谈“吸引教育”好吗?
  徐铁骏 自2001年9月建校以来,由于我校是舟山新城教育打造的一面旗帜,为促使学校不断增加生源、提高办学品位、增强吸引力,我校便开展实施了“吸引教育”,指研究与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吸引人的场所。它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和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发挥提供一套激励机制。
  我校的“吸引教育”有五个要素组成。(1)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2)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班级团队;(3)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组织团队;(4)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5)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育人环境。
  记 者 贵校“吸引教育”的五个要素涵盖了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这五个要素有什么具体内容吗?
  徐铁骏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的主词是让课堂充满“愉悦和兴趣”,关键点是课堂组织、教学方式。它以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把握轻负优质的辩证关系,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学习品质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它分教学设计研究、课堂教学组织、作业练习优化三个层面展开。其中教学设计研究以基本学情的分析定位、学习资源的选择优化、学生学法的指导设计、实践活动的有序安排、激励与评价机制的有效介入等五个方面为具体的研究内容,以凸显课堂的愉悦与兴趣;课堂教学组织以有效提问、有序活动、适度开放、及时反馈与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探究性与合作性;作业练习的优化从科学性、适切性、针对性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凸显轻负高效的实践效果。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班级团队的主题词是让班级充满“欢乐和向往”,关键点是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其主要内容是:从管理制度的严谨性与人文性、管理方式的民主性与艺术性、管理手段的科学性与创新性这三个层面展开研究。从培养人、塑造人的角度出发,管理制度的构建不能机械僵化,既要考虑严谨性(合法),更要体现人文性(合情),严而有度、和而有序,使班级逐渐形成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为基点的班级氛围;管理方式体现关爱、和谐,要把构建民主化、和谐化、个性化的班级团队作为管理方式的核心来体现,切实提高管理效度,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并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班级特色,逐渐形成班级文化;管理手段上不墨守成规,不刻意包办,平等待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根据班级的自身特点,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意识作为管理的长期目标,收放结合,切实培养一支有能力、懂方法的班干部队伍,着力打造班级团队,提升班级内涵。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组织团队的主题词是让组织充满“合作与创新”,关键点是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和教师评价创新。它切实加强以开放办学为特征,学术推进为主体、团队评价为导向,关注教师的专业引领与专业发展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打造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缩小管理盲区,提高管理效果,倾力打造和谐、进取、合作的教师团队。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1)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先进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四支队伍的管理与评价方式的研究;(2)有效教研组织形式的构建、管理与评价,包括教研组与备课组工作开展的分工与合作问题,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与创新性问题,评价的价值取向与有效管理等问题;(3)在充分尊重教师原有专业水平与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与专业发展意愿,拓宽沟通渠道,协助他们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切实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有效平台。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生活的主题词是让学习与生活充满“阳光和健康”,关键点是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其研究学生学习与生活方式的整合与重建,倡导个性化、人文化的学习生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改进学生一日生活流程与常态管理模式,给学生留出闲暇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整合、重建以往学校(学部)的各项活动,增强科学性、人文性、参与性,形成序列化,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范畴;(3)了解学生需求,尊重学生意愿,搭建发展平台,以创建各类学生社团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旨,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4)围绕团队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与使用,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管理能力;(5)不断探索有效开展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培植学生健康生活心态,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学生服务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生活文明程度,打造寝室文化特色,从而形成阳光与健康的校园生态,使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为广大学生所吸引、所向往。
  打造富有吸引力的育人环境的主题词是让环境充满“温馨和尊重”,关键点是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和物化环境。其研究构建民主科学的育人方式,形成和谐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打造富有情趣、体现文化内涵的物化环境。主要研究内容是:(1)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改进沟通方式,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更好地吸纳社会文化的积极因素,屏蔽消极因素,提高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2)着力改进教育方式,研究师生有效沟通机制,实施人性化管理,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培育和发展“待学生为朋友”的师生关系理念,给予每一位学生切实充分的人格尊重、人文关怀和人情温暖,切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3)以校歌、校徽、校训等的征集、使用为契机,全面提升师生精神面貌,培植学校文化内涵;(4)努力打造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物化环境,不断提高学校的整体布局设置,重视校内的人文景观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化品位,促使育人环境持续优化。
  记 者 您刚提到贵校创建于2001年,发展至今才10年的时间,但取得了相当多的成绩与荣誉。那么,贵校实施“吸引教育”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遇到过哪些困难与挑战?
  徐铁骏 南海实验学校创办之始,属于国有民办体制下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由于学校原先属招生零学区学校,为了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学校从建校初始就一直秉承“优质教育、自主学习、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践行“服务至上”的办学品位,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环境及优质教师团队的先发优势,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优化育人环境,并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把吸引学生来校学习、扩大学校在社会的美誉度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
  近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发新城,为集聚新城人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新城办学品位,推进新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前我校办学体制的转变工作已实质性启动。作为新城教育打造的一面旗帜,学校必须不断提高办学品位,增强吸引力。这也是我校开展“吸引教育”的现实任务
  当然雅论从前,还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学校的发展仍会面临重重障碍。第一,在学校体制的特殊转型时期,由于新城人口聚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目前学区内适龄学生的人数严重不足,为维持学校的现有规模,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招生的压力还十分巨大。但由于全市生源数量近年来大幅下降,且随着市内各个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各县区为本区域利益采取的保护策略与对抗性措施,都会直接给学校每年的招生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第二,目前学校的初中、高中学段仍面临着沉重的升学压力,学校每年的升学率都会直接影响招生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学校与教师都存在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与做法,以至于造成目前学生在校园的学习与生活相对单调,吸引力不足,而沉重的压力也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不高,职业倦怠感严重。第三,未来学校要更健康、快速、优质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自己的品牌,这就有赖于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所以学校目前迫切需要某种契合学校发展现状的理论引领,而这点恰恰是现时学校发展过程中最缺乏的。因此,以“吸引教育”为切入口,作为统领学校工作的抓手,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记 者 “吸引教育”不仅是贵校贯彻实施的教育理念,也是学校正在实施的重要课题。我们想了解贵校是如何进行“吸引教育”的?
  徐铁骏 我校开展“吸引教育”工作是依托课题研究进行的。2009年9月学校开展“吸引教育”课题研究,两年来“吸引教育”已成为了南海实验中学的教育理念,全校5个学部(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本部、幼儿园分部。编者注)联合贯彻实施。这离不开行政的推动力和专家指导两个前提。学校行政开展“吸引教育”,由本人带头推动,在每半个月的学校领导的碰头会议中,各学部校长均要汇报课题研究的推进情况;学校确定每一个月的一次教科研主任的研讨会,把每个学部的研究情况与其他学部共同交流,分享经验。两年来,学校共组织了3次大型的课题研讨会,并在本人的带领下对5个学部(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幼儿园本部、幼儿园分部,编者注)分别进行课题研究情况的视导工作,指导各学部课题工作的开展。专家指导是“吸引教育”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题研究中,学校曾3次邀请刘力教授、方志松教授来我校指导,并专程组织教科研主任到杭州拜师学习。学校还多次邀请宋秋前教授、市教研室於藏国主任到校视导,拓宽吸引教育的内涵,细挖该理念的精髓,几易其稿,形成了现在的5个子课题――《园本课程“吸引力”缺失与改进对策研究》(本部幼儿园)、《桂花城幼儿园绿地活动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方案》(桂花城幼儿园)、《闲暇教育课程――富有吸引力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研究》(小学部)、《以性情养育促进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初中部)、《“吸引教育”理念下教师集体效能感建设的实践研究》(高中部)。
  对“吸引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从“理论学习(厚积薄发)、框架搭建(艰难的选择蜕变)、文本走向(总结升华)”三个阶段解读。除了上述行政推动和专家指导外,学校课题小组成员从理论上加强学习,不断收集有关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并通过吸引教育意义的不断积累,内化为自己的理论动力,然后开始搭建学部课题研究的目标和走向。
  2009年9月到2010年1月,课题组重点进行了子课题报告撰写及课题研究内容研讨活动。2009年9月份,指导及督促学部教科室完成了子课题的研究定位与第一次撰稿工作,初步确定了幼儿部园本课程建设、小学部健康校园生活、初中部性情养育教育、高中部吸引教育研究等学部主题研究内容。2009年10月份,课题组又开展课题研究视导活动,由课题组成员、课题顾问於藏国老师一起组成视导组,到学部了解课题研究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解惑,经过为期3周的视导活动,各学部课题组再次整理了研究思路与对策。视导结束,各学部分别确定了子课题研究项目,并申报省市规划课题。目前已有1项获省规划课题立项,有2项获市级规划课题立项。为使课题研究的推进工作始终趋于规范和严谨,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学部工作的内促力,课题组组织了子课题联络人会议,听取各学部对课题研究进程的汇报,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布署,要求各学部在近阶段完成子课题研究推进日程表,日程表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时间、地点以及主持人。2010年5月中旬,课题组召开由总校课题组成员、学部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吸引教育课题研讨会,围绕“课题研究给我们树立了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我们是怎样进行吸引教育课题研究工作的”等问题召开第一次大规模的研讨会。会上,学部校长与教科室主任畅所欲言,不仅陈述了各自学部的研究特色与研究行为,也使各学部之间的课题研究心得与方法得到共享。2010年12月,课题组召开第二次由学部校长、教科室主任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第二次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刘力教授点评课题,并对课题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此次研讨会,刘力教授从课题的核心要素、落实实践、拓展与丰富等方面评价了学校5个子课题的研究与推进工作,肯定了“绿地课程”“爸爸教导团”“闲暇教育”“性情养育”“集体效能感”等研究对象在现今教育教学上的重要意义,并提出:5个子课题在研究方向上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引领幼儿、中小学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果应在全市乃至全省起到示范作用。刘力教授的点评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方向,解决了课题组困惑的问题,使课题组顺利地进入下阶段的推进工作。
  记 者 自“吸引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来,学校有了内在的理念与精神。作为一个全校性的课题,目前“吸引教育”的研究有什么成果,对今后贵校的发展有何意义?
  徐铁骏 我校提出“吸引教育”的研究后,各课题组在从研究的点到面铺开的过程中,突出一个“把课题与工作紧密结合”的理念。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基本形成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统一、全员参与课题的局面。《园本课程“吸引力”缺失与改进对策研究》及其他几个子课题、《桂花城幼儿园绿地活动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方案》针对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充分挖掘资源,已经成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精品,成为市内诸多幼儿园的学习对象;《闲暇教育课程――富有吸引力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开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小学课题组在课题的推进过程中组建了小学的精品社团――海之星社团,成为全市一大品牌;《以性情养育促进初中生学业发展的实践研究》从高效课堂、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学生健康发展三个层面实践着“为了学生的学业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性情发展”的目标;《“吸引教育”理念下教师集体效能感建设的实践研究》的开展推进了学部的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
  今后,学校将坚定走“吸引教育”之路,创南海教育特色,使“吸引教育”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追求与奋斗目标,并通过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校园,实现南海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王薇工作室:探寻学校德育的专业化和特色化之路
下一篇:浅谈如何开展“快乐体育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24 14: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57

帖子

548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86
发表于 2022-3-14 1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