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合二而一”思想指导初中语文教学

[复制链接]
查看: 816|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4
发表于 2020-7-24 1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文学科中涉及的古今中外作品浩如烟海。现行教材的单元一般按内容编排,单元内各课之间的联系比较明显,但单元之间的联系不大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谈一谈更高层次的联系。“合二而一”四个字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教材中的许许多多内容都可以归纳到“合二而一”中来。语文教学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就是教师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思路的合二而一。
  一、 什么是“合二而一”
  “合二而一”是中国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的哲学用语,意指对立面的交感、同一,表达了矛盾双方既互相斗争又互相依赖的思想。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哲学界发生了两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的大论战。其实,“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都可以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因为它们中的“一”都可以代表统一,“二”都可以代表对立。正如杨献珍所说:“‘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都是关于‘对立统一’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表达方法。中国的太极图是中国古代人的一种原始的世界观。太极图,说它是‘一分为二’也可以,说它是‘合二而一’也可以。”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其侧重点是矛盾的同一性,所以,我们在承认斗争性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矛盾同一性。因而,在本文中,采用“合二而一”作为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概括和表述。
  和谐、美、爱,是现在小学、初中以至大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它们都是“合二而一”。“合二而一”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与学生思路的统一,学生与教材、作者之间思路的统一。文学欣赏中的共鸣,其实就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上的合二而一。
  二、 运用“合二而一”思想解读语文教材
  书是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要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学生学习要有个中心,教师要贯通语文知识,交给学生“一以贯之”的学习方法。“合二而一”四个字能串起许多语文知识,是解读语文教材的金钥匙,且看图1。
  “合二而一”在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一般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老的哲学命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理论基础。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一是指人类应当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界作为朋友;二是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合一”、和谐。天人合一思想在美文欣赏中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且看以下一些例子。
  (一) 《〈论语〉十则》中的天人合一
  “半部《论语》治天下”,确实,《论语》博大精深。不过,与现在的和谐社会理论相一致,《论语》的思想也可以归结到“天人合一”中来。《〈论语〉十则》一课,“见贤思齐也”“择善而从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仁以为己任”等为人处世的名言,可以归结为“海纳百川”四字。而这种心态,不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吗?学习方法中,“学”“习”结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问”结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其实就是融会贯通、合二而一,也与“天人合一”相通。“天人合一”与建构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情、友情,都是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 《春》中的天人合一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里写出了人在草地上雅论怎样活动都舒服的感觉,可谓天人合一。描绘春花的香、美时,作者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对春花的感觉,也是天人合一。鸟儿歌唱,清风流水应和,牧童短笛伴奏,又是天人合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写出春雨不但细,而且亮、绵长,都是惹人喜爱的。人家的房屋“在雨里静默着”,“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们”在欣赏雨景之美,也是天人合一。“迎春图”中人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拥抱春天,又是天人合一。在写景中,作者处处注意人的感受,这就容易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景中之人与景物的和谐是天人合一,作者对景物的美感、喜爱赞美之情又是天人合一。
  (三) 其他课文中的天人合一
  《云南的歌会》中人鸟合唱是天人合一。《湖心亭看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痴”是天地人合一,湖心亭遇到知己也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就是知己)。另外,教材中多处体现爱的哲学: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背影》《金色花》《红莲》等。
  (四) 古诗词中的天人合一
  “长风破浪会有时”,尽管人生会遇到不如意之事,但总有春风得意之时,形诸笔端即成和谐得意诗词。作者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可从合二而一的角度去欣赏其内容与形式。且看一些名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雅晴却有晴”。
  三、 运用“合二而一”思想设计切入的主问题
  语文课不能从“合二而一”出发进行架空分析,而要从词句、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从情(情感)、彩(文采)切入。进行文本的解读是在具体教学中对“合二而一”思想的运用,因为文章中情感因素和精彩的内容、形式,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作者与读者的合二而一。教师可以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设计主问题,并逐步深入地解读文本。方智范教授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到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彩……语文课程中非常逻辑化的科学论文、非常客观化的事物说明文几乎没有,即使是一些带有说明性的、带有论证性的文章也是关注儿童心理的,也是有点儿情、有点儿彩的。更不要说那些文学性强的、形象性比较好的、有人物有故事的、有音律节奏的课文,要么从情入手找突破口,要么从彩入手找突破口。那么,最佳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情和彩统一的地方,如果能找到课文的这个切入点,既有情又有彩,那么这往往是最好的办法。”一般来说,主问题设计有两条思路:从情切入去品味彩,或者从彩切入去体会情。
  (一) 从情切入设计主问题
  先请看《绿色蝈蝈》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 作者喜欢绿色蝈蝈吗?
  生1 作者称绿色蝈蝈为“歌手、漂亮朋友、勇敢的斗士、英国绅士……”,说明作者喜欢绿色蝈蝈。
  (教师顺势分析作者对绿色蝈蝈的其他称呼――“狂热的狩猎者”“笼中的囚犯”“蝉的屠夫”,以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生2 课文一开始,人们都在庆祝国庆节时作者却一个人在倾听“田野的音乐会”――绿色蝈蝈的叫声,这说明作者对绿色蝈蝈情有独钟。
  生3 写绿色蝈蝈外表漂亮,这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4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这里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绿色蝈蝈的喜爱之情。
  这里,教师以一主问题切入,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体会到了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合二而一。
  (二) 从彩切入设计主问题
  一篇课文,尤其是诗歌、散文,总有一些优美的词句、优美的事物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产生美感。我们不妨以此为抓手,切入文本设计主问题。这种美点切入法的优点是容易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合二而一。例如《春》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在旁边加上评语,说说好在哪里;然后师生交流。学生纷纷争着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文中几乎所有的词句都是好词好句。学生一般能说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及其妙处,收到披文入情的效果。这种美点切入法同样适用于教《济南的冬天》《观舞记》《三峡》《小石潭记》等美文。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美、和谐――合二而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过渡语在语文课中的运用
下一篇:学习错误研究综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24 1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04

帖子

510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06
发表于 2022-3-13 07: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作业可以代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