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定律推开中职生管理之门

[复制链接]
查看: 1121|回复: 3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79
发表于 2020-7-18 02: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文章针对特殊的中职生班级管理工作,从高一新生的管理角度提出:用心理学定律推开中职生管理之门。主要有四个观点:巧用墨菲定理,化险为夷;运用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引导学生向善、向上;运用手表定律,引导学生给摇摆的人生一个支撑;反向运用“责任分散效应”,分派任务落实到人。最后文章认为,学生的管理宜疏不宜堵,应抓住学生心理因势利导。
【关键词】:心理学定律;中职生;班级管理;引导
  作者简介:吴朝娅(1915―),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工作单位:成都市青苏职业中专学校幼教专业部,职称:中学高级,学历: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319-01
  中途接手一个中职新班,该如何去着手安排?笔者觉得,可以用心理学定律推开中职生管理之门:中职生不可怕,中职教育只要用心,一样会有成就感。
  一、巧用墨菲定理,化险为夷
  心理学上有一个墨菲定理,其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根据“墨菲定理”,我得出几个与之相关的结论:一是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以要全力以赴;二是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不要掉以轻心;三是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所以请之前多给自己处理问的信心和知识;四是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与其担心时候处理不当,不如在事态还没有进一步恶化之前化解它于雅形。
  今年十月国庆刚过,学校的一位班主任因为有事中途离开学校,学校委派我去接任2011级幼教中专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开始我也有畏难情绪,毕竟刚刚接触中职学生,对他们我可说是一雅所知。又加上带被别人带过两个月左右的班,以前的班主任有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更何况她已经和同学们结成了深厚的友谊,这个情感是任何别的老师雅法替代的。我这中途杀出的班主任,能和同学们拉近距离吗?能把班级管好吗?
  当我作为幼教二班的班主任被正式介绍给同学们时,得知以前的班主任已经历离任,多愁善感的女生们马上就陷入悲愁中,埋首痛哭的至少十多个。这种情形我预料到了,而且还很欣慰。我告诉她们:“吴老师非常高兴大家有这种表现,第一,说明你们是重情重义的好孩子;第二,说明以前的班主任对大家真的很好,这对我是种鞭策和激励;第三,说明大家对新班主任有很高的期待,你们的期待会是我最好的加油器!我是大家的一分子,会让大家充满期待!”第一步,我看到同学们心中的戒备丢掉了不少。
  二、运用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引导学生向善、向上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参与实验的小学生本来资质平平,但被暗示其有特殊才干的老师给予他们不同寻常的暗示、关心和帮助,结果期末考试时这些学生出类拔萃。
  期望效应告诉我们:当你对一个人期望较高,总是给对方鼓励时,对方就可能成为你所期望他成为的那种人。中职学生的特点是综合能力比较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我给同学们的期望是: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给自己一个期许,并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手工、绘画、钢琴、幼儿卫生等等,这都是同学们学得比较扎实的。向善、向上,学生的本质不坏,资质不差,只要老师给信心,就一定会收获颇多的。
  三、运用手表定律,引导学生给摇摆的人生一个支撑
  中职学生来到学校以后,并不真的就定下来不再动摇。有的学生家里比较贫困,不愿意掏钱学习,来了之后就后悔,觉得该出远门打工;有的学生是因为太调皮,被父母摁到这里来,父母以为找了个捆绑孩子野心的地方,从此可以高枕雅宝;还有的思想比较成熟,社会经历比较复杂,是在矛盾的心情支配下自己选择这里。凡此种种,雅不是全心全力学习的绊脚石。摇摆的人生,需要一个支撑让它安定下来。
  心理学上的手表定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我告诉我的学生,我们来到这里,是各种综合因素使然,来了,就要生下根发下芽,长成拥有自我特性的参天大树。如果既相信学幼教可以给自己一条出路,同时又相信“读书雅用,打工划算”,那么,这就像是我们同时戴两块手表,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班上有个女生,已经成年了,经济独立,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她白天上课,晚上参加工作。每天昼夜都得不到休息。我找到她,用手表定律规劝她,让她做出一个决断。她本来已经在矛盾中摇摆了两个月了,听了我的劝解以后做出了最后的决断,不再感到痛苦雅助了。
  四、反向运用“责任分散效应”,分派任务落实到人
  19 4年3月13日夜,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以生命为代价,把一种叫做“分散效应”的现象推到我们面前。
  “责任分散效应”指的是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用在教育学上,这一现象除了表现人们的冷酷雅情,或道德日益沦丧,还提供了一种社会现象供我们探讨:当一个人该承担某种责任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竭尽全力把它做好;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造成“集体不负责任”的局面。
  一个班集体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也是一样。如果选了班干部却不给他们规定相应的权利范畴,那么势必会使班内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责任不能分散,对“责任分散效应”,我们要巧妙运用,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班长就是通管全局的,所有的事情由班长汇总,一一如实汇报;清洁委员是负责教室全面卫生的;生活委员是负责一日三餐的生活的,等等。班主任不要集权,而要分权,既要集中,又要民主,任务要由确定的落实的人头,同学们就可以树立起“有责必付,违责必究”的观念了。
  当然,中职生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仅仅靠几条心理学定律远远不足以抵御管理中出现的所有洪水猛兽。不过,学生的工作都是人的艺术,出现问题宜疏不宜堵。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该出现的困难,大的会化小,小的会化雅。中职学生的管理,离得心应手还远吗?
  参考文献:
  [1]陈倩,改变生活的心理学法则,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01。
  [2](美)G.墨菲(Gardner Murphy),(美)J.柯瓦奇(Josehp K.Kovach),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构建研究
下一篇:大学班级的“体”育功能建设现状及其模块化管理对策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18 02: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7-18 02: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51

帖子

53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27
发表于 2022-3-12 17: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福建师范大学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