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复制链接]
查看: 481|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664
发表于 2020-7-10 19: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的传统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在今天,这些经典之作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我们的社会进步贡献着它们的生命活力,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育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之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可见,紧抓经典诵读活动,对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拓宽视野,提升语文能力
   有的老师可能担心,花时间在诵读经典上会不会影响中考成绩,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三国时魏国名师董遇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的“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些名言警句实质上都强调“读”的重要性。对一篇课文的理解,首先要靠诵读,这种诵读是任何高明的讲解也代替不了的。学生对一篇课文理解与否,首先不是教师讲懂与否,而是学生是否认认真真地诵读了。如果教师或学生对课文只是草草一读,教师便分析讲解,那学生理解的也只能是一字半句,支离破碎,造成讲读与课文脱节,学生难以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在那些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写面前,在那些淋漓尽致的心理刻画面前,在那种回肠荡气的韵味、慷慨磅礴的气势面前,老师的任何讲解都会显得苍白雅力。只有多读,方能理解,因此可以说“意义就在诵读里”。
   二.传承中华美德,滋养人的心灵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国民的素质教育方法和效果并不理想,“仁、义、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消失,“中华礼仪之邦”的名声渐有名存实亡的危险。孔孟文化、老庄思想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健康的最佳食粮。通过诵读《老子》、《大学》、《论语》、《弟子规》等经典,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开慧启智,不仅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中华传统的美德。《鱼我所欲也》中“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的爱国精神,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洁洒脱形象,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宝国宝民情怀……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滋养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学生的人生根基。而这些是在放弃诵读,整日跋涉于书山海的传统课堂上根本雅法落实的。
   三.增强思辨意识,树立人生楷模
   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乃至成熟的关键时刻,但学生的人生信仰却日渐肤浅,价值观念趋向单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被漠视,现实中的榜样模范遭嘲笑,这些客观现实对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如果此时让学生诵读经典,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让学生懂得真、善、美,假、恶、丑,对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主张互相学习虚心请教,以利于自己的发展。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叙述了周围环境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勇气的种族,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进取、抗争的种族。在进取、奋斗中体现其人生的壮美的情节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比比皆是。屈原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培养了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曹操的《龟虽寿》用“神龟”、“腾蛇”、“老骥”从正反两方面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主题;辛弃疾即使是仕途失意,落魄闲居也时刻思念着故国江山,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抒发自己炽热的爱国之情。我国的古典文学内容博大精深,有英雄人物的惊天壮举、有杰出人物的诚实守信,其中饱含浓郁的爱国之情与人文关怀之情,对塑造学生人格、树立人生楷模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华经典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和教育了我们每一个人。耕耘在基础教育一线上的同志,应以传承中华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己任,用经典诵读引领学生精彩的人生旅程。
  
   郭彦翠,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设计小游戏 探究新课堂
下一篇:中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10 19: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