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多元教育

[复制链接]
查看: 542|回复: 1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31
发表于 2020-7-8 1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大而宽泛的话。世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一个人从四五岁到二十三四岁接受的教育最容易被消化,换句话说,从学龄前至大学这二十年左右时间段受到的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世界各国对青少年的教育都普遍重视,而且都在探索各自的模式。至于哪种模式更成功,没有定论。
  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部分欧美国家的教育突出“个性发展”和“英雄主义”。从中小学到大学,这些国家提倡个性张扬与发展,实践和动手能力是教育重点。学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只要成绩过关即可毕业,而实践与动手考查比笔试更被看中。因此,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实行自主招生,考题从不局限于课本,稀奇古怪的题目比比皆是。另外,他们的品格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张扬似的梦想常常挂在青少年嘴边。
  以德国为代表的少数欧洲国家的教育突出“多元化”和“严谨教育”。德国的校园,看上去远没有英美等国校园那么自由散漫,他们的中小学管理相当严格。因此,德国人普遍做事严谨,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另外,德国的多元化教育形式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尤其是职业教育。在他们看来,与其培养那么多没有用武之地的高才生,还不如多培养一些实用的职业技术工人。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模式几近相同,主要体现为两个特色:一是“严格管理”,二是“高薪追求”。日本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一种观念:必须认真读书,考上名牌大学,然后找到高薪工作。他们的教育非常实际,从不讲过多的大道理。因此,日本、韩国的青少年学习普遍用功努力,节假日补习班到处都是。学校教育管理严格,统一服装、规范行为。
  中国教育跟上述各个国家比起来显得“特色模糊”了一些,虽然我们正在摸索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度,但探索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正因如此,不少教育者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显得有点雅所适从。比如,部分教育者一边在强调个性发展,一边逼着每个孩子潜心题海。再比如,部分教育者一边强调劳动光荣,一边鼓励每个孩子好好念书成为脑力劳动者。有时,我们的教育在落实过程中,不少表现得自相矛盾。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成功的?应当说,教育没有固定模式,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转型时期,教育的模式也同样处在摸索改革阶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教育一定会逐渐成熟,并走出符合自己特色的路子来。
  (摘自《哈尔滨日报》)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天涯海角也要找到Ni:世界各国的多元教育





上一篇:借你一双慧眼,寻觅课堂生成点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8 17: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