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教师素质要求研究述评

[复制链接]
查看: 424|回复: 1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79
发表于 2020-7-7 14: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通过对2000年以来刊发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上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章,采用文本分析以及内容分析的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从中探究出课程改革促进研究的进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其主要研究领域以及对传统学科教师素质要求方面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的特点,并指出研究存在的四方面问,从而揭示教师素质构成研究应有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教师素质要求;内容分析;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4-0180-02
  教育活动的主要承受者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素质结构是否合理,对于教师能否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因此,教师素质的构成与分析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教师素质要求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着力点,把握教师素质要求的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教师素质的合理结构,对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
  可以说,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状况反映了教师素质构成的关注焦点与发展趋势,尤其是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如何能够让教师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所在。因而,新课改实施后的教师素质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2000年以来的教师素质要求的相关文章反映了课改后这一研究主题的研究情况。
  一、研究材料及方法
  (一)研究材料
  本文研究材料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刊发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章,时间跨度为2000―2010年。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利益相关者。”[2]新课改后的教师素质要求方面的研究对推进改革的效果起着重大作用,为新课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依据,故对2000年以来的教师素质要求文章的探究与分析更具有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以及文本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章从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观点上进行归类分析,对一系列相关论文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总结出评述性的说明,以探究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历程及趋势。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从刊发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论文的数量来看
  笔者统计了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13日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教师素质要求”为主题检索的文章数量,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由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刊发的2010年与主题相关的文章目前截止到11月13日,涉及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章共计34篇,因不是一整年计算,故可能统计数字不完全。
  
  
  从图1可以看到,除2005年这一置低点之外,2000年―2008年的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到2008年达到最高点,2009年至今研究数量与2001年初时基本持平。由此表明在2001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初期,教师是新课改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自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故文章在相对来说数量会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3]以及2001年全国进人高中新课改,故2008年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会有所增多。而到201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第一年,随着《纲要》的制定,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时学者们的论述更侧重于教师应具备的新素质,这一研究主题即进入又一探索阶段,故文章在相对来说文章数量会与2000年初时刊发的文章分布情况基本持平。
  (二)从研究领域来看
  以“教师素质要求”为主题检索的文献在研究领域上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按受教育类型把研究领域分为六个领域,涉及的文章总篇数为332篇,其余为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以及体育方面的文献,故不在此比较范围之内。因此,从表1可以看到,涉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文章数量最多,分别为124篇和123篇,共占55.8%;涉及学前教育的文章最少,只占1.1%。由此可见,2000年以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师素质要求的主要研究领域;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当中关注不够。
  造成以上结论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在课程改革的带动下,该主题在中等教育领域中论述较多;二是由于高校招生的扩招,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高校教师素质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素质,是实现大学素质教育的保证,因此该主题在中等教育领域中论述较多;三是幼儿教师素质研究遭遇瓶颈,是研究者关于该主题在学前教育领域关注不够,研究者研究方向惯性使然。
  (三)从学科分布上看
  以“教师素质要求”为主题的文献中,共涉及12个学科,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表2 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由上表可知,从学科分布上来看: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所占比例较多,尤其是体育,占21. %;而科学、美术、信息技术所占比例较少,信息技术更是以1篇0.9%的比例位于最低。可见,2000年以来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是这一研究主题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体育,说明研究者注重体育教师素质方面的探讨;另外,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在新课改后出现的一些学科如科学、信息技术中体现不大;除此之外,新课程所注重的美术、音乐、体育,除体育之外,所占比例也较小。
  得到以上结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现实状况存在的问题:即传统学科教师素质要求研究强势(数学、语文、英语);非主科学科教师素质研究较少,比如科学、美术以及信息技术。另外,对体育教师素质方面的探究较多,这说明新课改起到一定作用,对体育教师素质研究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视,另一方面,国家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有很多硬性的指标,这亦是导致这一结论的原因。
  (四)从作者来源来看
  作者的来源及其水平是影响“教师素质要求”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发文作者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主题的受重视程度,揭示出该主题的主体作者群。
  以“教师素质要求”为主题检索的文献作者共来自 0个单位,论文数量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表3 论文作者来源分布情况(论文数量前十位)
  注:在此只列出文献数量排在前十位的作者单位,并按文献数量降序排列。
  从表3可以看到,从论文数量排在前十位的作者单位来看,2000-2010年来自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是“教师素质要求”作者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反思与前瞻
  (一)2000年以来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特点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及分析当中,笔者总结出2000年以来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一些特点:
  1.从文献数量来看,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进程。
  从2000年以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刊发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献数量来看,研究数量从整体上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与教育改革相关的教师、学生、专业研究者都成为研究的重点,因为他们一起影响着改革的推进和效果,故对教师素质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可见,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素质研究的进程。
  2.从文献研究领域来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师素质要求的主要研究领域。
  在“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献研究领域数量分布中,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文献数量最多,可见,研究者更加关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教师素质方面的探讨,因此,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师素质要求的主要研究领域。
  3.从文献研究学科分布来看,对传统学科教师素质要求方面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
  从涉及12个学科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献来看,对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教师素质研究所占比例最多,共占32.1%的比例。由此可见,对传统学科教师素质要求方面的研究处于核心地位是教师素质研究的又一特点。
  4.从文献研究者来源来看,教师素质要求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者之间。
  (二)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1.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体现不足。
  2000年以来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刊发的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的文献在研究领域上,涉及学前教育的文章最少,只占1.1%。可见,幼儿教师素质研究遭遇到一个瓶颈,即对幼儿教师素质构成研究关注不够,这一研究在学前教育领域体现不足是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怎样使研究者更加关注对幼儿教师这方面的探讨也是研究的难点。
  2.教师素质要求的新的研究领域有待扩展。
  从教师素质要求的相关文献在学科分布上看,传统学科,例如数学、语文、英语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最多,可见,传统学科研究领域依然强势,新的研究领域,例如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素质要求研究尚需更加重视。
  3.在职中小学教师对教师素质要求这一主题探讨不多。
  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研究的另一问题是从作者来源上看,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的研究者大多是来自高等师范院校,而在职中小学教师对该主题的探讨较少于高等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互动不够充分。
  4.宏观理论研究较多,微观理论研究体现不明显。
  纵观这一主题的文献内容,共11 篇文献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即对某项具体素质内容方面的探讨与分析研究;余下323篇文献是从宏观角度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即由理论到理论,指出教师素质应具备的几种因素。因此,教师素质要求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应作为这一研究关注的另一方面。以上这四方面问题与难点可以作为关于教师素质要求研究应有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詹姆斯,陈延榔,译.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李方.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新要求[J].教育研究,2010,(3):2-5.
  [3]王思震.教师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关于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试论大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7 14: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