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教育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体现

[复制链接]
查看: 612|回复: 2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8300
发表于 2020-7-4 16: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开展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开发创造力一定要有好奇心这种心理因素,在青少年阶段,好奇心正是探索活动的前导和创造力发展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珍惜、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促使好奇心逐步由不切实际到切合实际,由对事物外部的好奇发展到对事物内部的好奇,由对表面现象的好奇到本质规律的好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进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去探索规律,诱发创造个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也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小学生好胜心强,渴望独立思考得到结论。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创设能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和找到问题答案。例如在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我们可以带上一只指南针,让学生在下面传递观察,他们惊奇地发现会不管怎样摆弄,指南针始终指向南面,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既激发了他们对祖先的聪明才智的雅比自豪感,又培养了青少年纯朴率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规律的求知欲望。
  二、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兴趣
  兴趣对科学创造具有启动功能,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心情愉快的去接触和观察研究。兴趣又是发挥聪明才智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人入迷,入迷的程度越深,其聪明才智也就发挥得越充分。教师必须重视对青少年各种兴趣的培养。
  学生时期富于幻想,心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向往和追求,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积极引导,并通过以身作则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活动,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学生来说,憧憬和兴趣会使他对获得新知和成功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用生动且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精心设疑、鼓励成功、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持续强化学生可能会逐渐消退的兴趣,使学生由兴趣引路,发展积极思维并形成较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切忌照本宣科,死板教育,在浇灭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浓厚兴趣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基础,增强想象力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打破已有事物的形象,摆脱习惯性思维对自己的束缚,做到敢想、多想、联想、广想、深想、幻想,让创造性的思想随心所欲,自由奔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实的感性基础,才能促使学生大胆的想象,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善于激发和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因为学生只有在自由、广阔的想象时空里,思维才会更活跃,创新也才会有可能。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
  求同思维是天性,所谓“人云亦云”,大部分人的求同思维非常活跃。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更为重要,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就是依据给定的情境,能突破常规,从多个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方式,它具有独创性。作为教师要做到“教雅定法”,在立足教学常规,对学生进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求同教育的同时,从实际出发,运用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克服刻板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提倡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生理机制上来看,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从小重视动手能力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能的开发。从人类的进化来看,在漫长的岁月里,劳动创造了人的手,手的发展又改造了人的大脑,人类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凡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促进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发展。例如在与贫困山区学校结对活动时,我们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件玩具或其它礼物送给结对的小朋友,借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因为通过自己动手出来的作品,往往更显得珍贵。而且通过动手他们会考虑做什么礼物,怎么做,这样就会让他们思维活动起来,把脑筋调动起来,在制作过程中创造新意,达到锻炼创新意识的目的。
  六、要注意运用赏识激励,维持学生创造的欲望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后,教师应当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培养学生形成自信、勇敢和勤奋的心理品质。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积极的想法和独特的设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取心,以赏识的态度,及时地真诚地给予鼓励,维持和巩固学生继续创造的欲望。例如在思品课中,可以结合课文,对发生在周边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体现创新精神、勇敢精神、奋斗精神的事迹,与之比照,加以表扬鼓励,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事更贴近生活,更有鞭策力,榜样作用更明显。在反复的赏识激励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创造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经常自然而然涌出的一种冲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篇:浅谈化学教学与情感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7-4 16: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06

帖子

526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67
发表于 2022-3-13 09: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大广东开放大学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