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教研搭台,扎实推进高中体育课改稳步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 534|回复: 2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363
发表于 2020-6-30 17: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我们的做法
  1.转变观念是前提
  为转变老师们的观念和意识,我区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培训方式,先后组织全区高一体育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的培训活动,聘请了全国高中课改先进区部分专家、优秀教研员、优秀教师到现场作指导。为了让老师们近距离接触课改,我区又组织全体高中教研员、部分优秀教师到全国高中课改先进区跟岗学习,所有这些都对老师们意识和行为的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我区扎实推进高中课改奠定了思想基础。
  2.教育科研是先导
  温江区研培中心以问研究为突破口,引领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意识,让理论指导实践。体育学科在“提升教师设计课堂学生活动策略研究”这个省资助金课题的指导下,确立了“开发校本教材提高体育教师设计课堂学生活动技能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从问题入手,从需求出发,将问题上升为专题或课题,将课题问题化,引领教师走出“课题研究高深莫测”的误区。老师们在课题的引领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教学观念逐步改进,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意识逐步增强,这为我区教师高中课改的扎实推进打下了理论基础。
  3.两级教研是保证
  教研活动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区由于高中学校不多,高中体育教师相对较少,我们将四个高中学校划为一个教研联组开展活动,目前我区高中体育教研形式主要有区级教研和校级教研两种形式。
  ①区级教研。区级教研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区级课题引领下所有学科均参加的教研(学科间展评活动);二类是本学科教师均参加的教研(教研员每期至少组织开展一次);三类是中心组成员参加的学科教研(每月一次),各中心组成员轮流承担,其形式可以是课例研究,也可以是专题讲座,其目的是提高中心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发挥其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②校级教研。学校体育教研组两周一次定时开展活动,教研组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在开学后一周内上报教研员,以便教研员到校参加校内教研活动或抽查教研活动,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很大程度避免了校内教研走过场的现象。
  区、校的两级教研并不是各自为政,他们之间是一个教研网络。校级教研的成果推选参加区级教研,区级教研的成果推选参加市级教研直至全国。正因这个教研网络的规范运行,我区的体育教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4.激励评价是杠杆
  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后,我区严格按照市教科所下达的高中体育课改考试办法执行,各模块分别按:学习过程评价(20%分):学习态度、模块知识理解程度;体能(40%分):参加学期规定的体能项目测试(不少于三项);技术与技能评定(40%分)。一个学期要修两个学分,学生要学习两个模块内容,我们采取了体能只考一次,而另一个模块的体能成绩参照执行,体能考试项目我们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结合起来,力求做到干一次活完成两次任务,如果有学生对上一次体能成绩不满意,可以重新测试一次。模块技术或技能的测试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让老师根据学生情况本着学科发展的原则自定评分标准,如本期我区体能测试项目是:1000(800米)、立定跳远、掷实心球,技术或技能项目测试就是学生选择的模块。本期考试情况表明,体育课堂上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专业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我们的收获
  1.教师素质在提高
  高中课程改革到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体育教师的个人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教研组研究氛围越来越浓,老师们科研能力逐步增强。2010年至今,温江区高中体育教师已有三篇科研论文在国家、市、区级刊物上发表。
  2.体育课堂在改变
  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更高了,部分学生已逐渐建立了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并坚持锻炼。2011年,温江区开展了中小学体育教师赛课活动,参赛的几节高中体育课均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3.学生体质在增强
  高中体育课改到今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但我们欣喜地发现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的体能明显增强,运动技能有了一定提高。2010年12月,我区高中学校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优生率比上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良好率增加了5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高中体育课改已初见成效。
  三、我们的困惑
  (1)中考体考影响较大。成都市多年来一直未变的体考三项是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800(1000)米,初中老师和学生们为了能在体考中取得高的分数,其他项目几乎不学,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体育技能基础差,没有形成自己喜欢或爱好的项目,到高中时面对选项感到十分茫然。
  (2)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课改的需要。多数体育教师尤其是近几年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专业技能相对较差且比较单一,在实行选项教学或走班制教学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3)体育在学校中地位不高。体育教师待遇相对较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学校体育课排课不科学,体育课往往被排在上午最后一节和下午,学生精力受影响,教师任课量大,课又相对集中,连续上课精力跟不上,影响教学效果。
  (4)场地器材不足。一是学校不想在场地器材上投入大量经费,二是体育课相对集中,没有足够场地器材供使用,学生因为场地器材不足而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5)学科评价体系和学分认定标准不够健全,面对模块教学时老师们对自定评价标准还感到不适应。
  四、我们的思考
  如何解决老师们遇到的这些问题和困惑,为高中课改尽可能地扫清障碍,作为教研部分我们作了如下思考:
  (1)希望上级行政部分,改革现有中考体考方式,建立体考题库,于考试前1―2月公布考试项目,考试内容涉及范围更广泛,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为高中打下基础。
  (2)我区体育学科已在全区小学、初中开创了样本调研考试制度,我们每学期在全区各小学、初中学校随机抽取一个年级的几十名学生进行体育测试,测试的项目涉及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测试的项目为3―4项,考试结果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中,目前这个举措已被我区小学、初中学校领导、老师所接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初步构想在2011年下半年把这个考试制度推广到高中学校实施,力求让高中体育课改能扎实、稳定地开展而不流于形式。
  (3)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或比赛,让教师专业技能由低向高,由单一向综合方向发展。我区在去年举办综合性专业技能比赛后,准备每年举办一次单项专业技能比赛,力争在5年内让一线教师的专业技能由单一向综合,由低向高全面发展。
  (4)我们在呼吁学校增添场地器材的同时,希望学校科学排课,解决教师个人和学校体育课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要求教研组老师相互协调、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最大可能缓解场地、器材不足的矛盾。
  (5)丰富培训形式,加大教研力度,让一线老师在省、市、区课改精神的指导下,本着学科发展的原则学会自定模块评价标准,科学进行学分认定。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我的“阳光体育卡”更好用
下一篇: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让学生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6-30 17: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917

帖子

437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76
发表于 2022-3-13 02: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