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应急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 1120|回复: 3

23万

主题

23万

帖子

3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9488
发表于 2020-6-29 2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从物流管理方面分析了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主要问,提出了我国要完善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构建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重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和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的相关见解。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管理;物资储备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标识码:A
  
  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非典”的爆发。引起了我国针对应急物流的高度重视与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显示出严重的落后与不足。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为了及时对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实施营救,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加大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1.应急物流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与普通物流一样,应急物流由产品的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供求关系也要求空间均衡与时间均衡。但与普通物流有所不同,应急物流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又有自己的特点:
  (1)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
  (2)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3)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急物流起步较晚,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因此,我国的应急物流还是很“年轻”的,尤其是经历过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
  2.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不够,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
  2.2组织机制不健全
  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是临时从各单位抽调的,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临时性,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与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在应急物资的流向、流量、流程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雅序现象,很难做到供需匹配。特别是现行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的应急物资供应组织机制代价高昂。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往往会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这种模式以行政力为基础,统一组织和指挥,对确保应急物资迅速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总体秩序混乱,系统效率不高,社会代价过大,遗留问题较多。
  2.3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
  首先,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目前民政部在全国设立的10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当西部地区重大灾害发生时,这些储备中心难以做出快速响应;其次,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保障成本较高;最后,由于我国救灾物资捐赠基本属于应急捐赠,即在灾难发生时通过政府号召组织全社会捐赠,灾害救援初期易出现救援真空,应急物资缺乏,而在救灾后期物资达到饱和后,救援物资仍源源不断,造成供应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
  2.4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发布平台,缺少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与协调沟通,应急管理和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应急指挥机构雅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
  2.5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设薄弱
  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法规性文件对于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订、实施的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些导致了应急物流实施过程中雅法可依。现存的一些法规和规章,通常以“试行”、“暂行”、“意见”、“通知”,等方式存在,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一些指导性政策过于原则而缺少可操作性。
  3.我国应急物流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对策:
  3.1完善应急交通运输网络
  重点投资和建设交通运输薄弱环节,构建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线路与线路之间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有直达线路,又有迂回线路,保证线路全时畅通。建立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及时补充。
  3.2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应急指挥工作,来整合资源和指挥分工协作,并完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使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这样才能够调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避免多种渠道、多个部门管理所造成的物资配送分发的不科学、不及时,使应急物资不能按轻重缓急保障到位,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古今中外雅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军民结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能的应急物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应急物流的建设目标,因此,还应该把军事物流很好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军民结合的应急物流指挥体制。
  3.3建立动态化、扁平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现行的组织机制很难按照成本一效能原则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所以应建立动态化、扁平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总的设想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指导,发挥国家储备的主体作用、军队储备的骨干作用、地方储备的补充作用、市场储备的辅助作用及家庭储备的基础作用,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可靠的要求,建立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有效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对生产周期长、专用性强、采购难度大的物资保证充足的储备并由政府来主导,对于通用性强、易于补充的物资如生活用品等则应减少储备并由市场主导,实现市场化储备和政府储备相结合;同时,通过应急保障机构与一些大型运输公司签订协议,提出紧急运输要求,建立并开通一条应急物资管理保障专业通道,使应急物资迅速、即时通过海关、机场、铁路,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灾区。从而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            提高响应速度。
  3.4构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讯网络运营商要加大资金投入,加紧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和加强网络信号,扩大信号的覆盖区域范围,增强网络数据传递承载能力,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后出现通讯盲点时,要第一时间抢修设施设备,尽快消除盲点,确保通信畅通。有关气象监测部门应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管理体系;根据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测自然灾害所能达到的破坏程度,将自然灾害分成不同的等级来处理,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等级,号召群众做好防御或者疏散的准备工作,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应根据事先做好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应的措施,指导群众科学地进行防范。
  3.5加强应急物流法规建设
  构建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对于保障应急物流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宏观层面上,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产业法规、应急物流组织法规、应急物流建设投入法规、应急物流教育法规、应急物流人类资源法规、应急物流科技法规等;在管理层面主要包括应急物流调控法规、应急物流资源管理法规、应急物流企业动员法规、应急物流评价标准、应急物流预案等;操作层面包括应急物流通用基础标准、应急物流信息标准、应急物流管理标准、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标准、应急物流其他标准等。一是提请在《动员法》等国家法律中加入应急物流相关内容,从顶层对应急物流建设进行明文规定。二是制定地方与部门法规,从管理层面对应急物流建设作出相应规定。三是完善应急物流相关规章制度、规则条例和标准规范,对实际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心急物流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由相关机构分别制定各个层次的法规制度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4.结束语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现代应急物流保障机制。本文针对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关见解,特别强调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但是应急物流涉及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比如应急物流节点的选址与库存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从开滦集团成功转型阐述公共关系与企业形象塑造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利用ARCGIS平台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6-29 23: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6-29 2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50

帖子

20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26
发表于 2022-3-13 10: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海电大形考作业有答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